不投入巨资,可否产生旅游“爆点”?
凭借现有基础,鹿邑旅游可否转型升级?
个人认为,可以。
![](https://img.haomeiwen.com/i7313948/b115c07fa4dd3f03.jpg)
自2003年吹响振兴老子故里的号角起,鹿邑以弘扬老子文化、发展旅游经济为目标,相继投入近百亿恢复建设了太清宫、明道宫、虞姬园、陈抟故居、老子学院等30多个单体景点和基础建设项目,先后成功举办了数十项各类老子文化节、研讨会、老子庙会等活动,老子文化旅游开发取得累累硕果。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鹿邑老子故里品牌打造多年,在全国虽有了一定的影响,但远未达到宾至如云驱动经济发展的预期,基本仍处在“观光游”——旅游业中的初始阶段。
无论在在投入产出比、促进第三产业发展,还是产生的旅游目的地“热搜”“爆点”,均与自身深厚的历史文化所蕴含的经济价值不相匹配。
为什么卖的不好?
客观上,这是旅游业大投入、长周期、慢回报的共性问题。加之鹿邑文化旅游历史欠账太多,基础建设薄弱,虽经十余年不懈努力仍处于积累发展阶段。
主观上,创新意识不强、营销定位不清、宣传推介陈旧、精品项目不多、创意产品稀缺、专业人才缺少、改革缺乏内在动力。
在这些问题中,缺乏创新和敢想敢干的精神应是所有问题的根源。
在文旅产业中,创新是灵魂,创意是容貌,项目产品是机体。鹿邑虽有四大文化品牌,但若缺乏思路的创新,缺乏“吸睛”的创意,缺乏独特的营销,哪怕上再多的项目、建再多的景点也产生不了很大的市场效应。
那些斥资几十亿却失败的景点,近的如朱仙镇、远的如成都龙潭水乡就是例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7313948/09c7473862531937.jpg)
在漫长的投入中如何抓紧变现?
1、转变思路,大胆创新。重新梳理发展定位,转变发展就是大投入的迷信畏惧思想,坚决、彻底的打破僵化守旧的思维模式。通过调整资金资源配置,盘活老项目,挖掘老资源,研发新产品,创造新项目,用创新创意取得“借力打力”“以小拨大”的效果。
2、改革驱动,求实促进。加大旅游管理体制改革和人才引进力度,加大对旅游产业的研究与投入,紧盯“易燃”的流行文化,通过打造一批“吸睛”“爆点”项目,研发一些诸如“鹿邑陈抟.国际睡眠日”的创意活动,打造一系列“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特色精品项目。
这波操作行不行?
一、讲好现有故事也是好的卖点
1、补齐“道教圣地”短板,打造一批道教文化项目。
充分认识到鹿邑“第一祖庭”的强大文化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充分认识到道教文化旅游项目所蕴藏的巨大潜力——
围绕“道教祖庭”,狠抓“祖庭”文化特色项目的挖掘。要以自身别无仅有的优势,理直气壮的宣传好维护好第一祖庭的独尊地位,通过挖掘建设一批祖庭文化项目,擦亮世界唯一的“万道祖庭“品牌,努力营造好海内外亿万华人和道教信众的精神家园。
围绕“仙道同源”,策划建设一批“老君故里”项目。通过“道祖老君”在道教和民间的崇高地位,打造一批“仙源仙乡”文化项目,全面提升鹿邑作为教祖老子生息教化之地的光环崇拜效应。
![](https://img.haomeiwen.com/i7313948/7a9430dccc189a51.jpg)
2、补齐“道家之源”短板,打造一批道家文化项目。
严格的讲,鹿邑的“道家之源”文化品牌一直很“虚”。诠释鹿邑为道文化源头,并非举办几个论坛或开几场研讨会就能体现出来的,还需要有相应的旅游产品来支撑,只有通过挖掘道文化精髓,打造一批群众容易接受,游客可以体验共享型的项目才能真正让文化活起来。
如:以老子学院为基础,打造“中国道文化博物馆”“老子故里道文化体验中心”等学习体验型旅游产品。以陈抟故居、千年银杏园,打造以精舍民宿为主的道医养生旅游体验项目。
![](https://img.haomeiwen.com/i7313948/ef9c867fbeba030c.jpg)
二、花小钱也可以打造精品“爆点”
1、建设休闲旅游区。
以涡河湿地公园和南岸相关区域为基础,建设一批休闲娱乐项目,通过网络营销,打造网红旅游目的地。如: 结合《道德经》经文名句,建一些“千里之行”“九层之台”等运动体验设施。科学布局一批户外运动、DIY 农耕体验、拓展训练、餐饮住宿、垂钓娱乐等系列项目,以增加趣味性,达到栓心留人的效果。
![](https://img.haomeiwen.com/i7313948/58cf07e8859601fa.jpg)
2、填补街道文化符号空白。
街道是城市的魂,是城市文脉的直接体现。近年来,鹿邑虽建设了一批街头游园,但城市文化氛围依然不足。尤其在中心城区,街道文化符号稀缺,城市人文色彩匮乏,街头文化气息稀薄,缺乏老子故里应有的历史文化外观与神韵。在城市双修和百城提质工作中,规划、设计、建设一批街道文化项目,如标牌、雕塑、微园等,通过与广告媒体和民企的市场运作,“一城文化半城水”的古风古貌足以吸引国人的注目。
3、盘活现有旅游资源。
以复建小景点引导民间资本参与文化建设。对于一些民间意愿复建的县级文保遗址,如文昌庙、火神庙、黄帝庙,可在法律政策允许下鼓励民间资本投入。
以BOT模式解决在建项目资金难题。本着政府主导、政企共建、互利共赢、合作发展的投融资原则,鼓励民间资本投入现有项目,如陈抟故居、银杏园的后续建设。
以外引内联复建精忠祠。面向港澳台、联合商丘等有关市县,共同打造张巡忠烈文化圈,设计推出专项精品路线,延伸旅游产业链,互惠多赢,共同发展。
![](https://img.haomeiwen.com/i7313948/4fc048d7844d30fc.jpg)
三、不花钱也能“吸睛”
1、注重城市logo的打造。
城市logo能简单明了地突出城市特色,有强烈的可识别性,易于城市品牌的传播和在各种传播媒介上的使用。鹿邑现有的城市logo设计的总体不错,但还不能代表和体现鹿邑的特色,且缺少吉祥物、城市卡通。建议学习衢州经验,广泛宣传,公开征集。
![](https://img.haomeiwen.com/i7313948/d599ccd54475ccec.jpg)
2、打造鹿邑旅游超级IP。
旅游产业发展大致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旅游景区,第二阶段是景区+旅游演艺,第三阶段是景区+全业态,第四阶段是文化旅游+IP(《2015-2020年中国旅游产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分析报告》)。
在文化旅游专属IP中,打造旅游超级IP意义巨大,是当前最流行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产业模式。它可使旅游目的地主题更突出,形象性直接,特色更鲜明,让其更有故事性、吸引性、参与性、引爆性。
当全国文旅产业已经发展到第四阶段的时候,鹿邑目前还处在第一阶段——景区建设上,对打造文化旅游专属IP的探讨尚处于空白,远远落后于同行业发展模式。
为让老子故里品牌早日走出去,应高度重视文化旅游IP建设,抓紧谋划,弯道超车,迎头赶上。要借鉴“以名人作为地方名片的IP”经验模式,通过对老子文化和四大品牌的整合提炼挖掘,制定如“老子天下第一”超级IP,点燃名人文化效应“爆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7313948/7be55f7b795f7234.jpg)
3、适度引导民间话题。
对“根在鹿邑”的诠释。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寻根是传承的根本。多年来在民间就有一种对中国文化“根在鹿邑”的认识。因为鹿邑是老子之根(故里),道教之根(祖庭),李姓之根(祖地),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之根(道家、道教文化源头)。从宏观和本质上看,鹿邑文化旅游的“四大品牌”其实就是一种“寻根文化”。
对“龙兴之地”的辨伪。鹿邑垓下古战场早在学术界有公论,只因以前政府的不重视导致灵壁后来被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多年来虞姬墓守墓后人和古战场所涉及的村民一直在为恢复历史真相而奔走呼吁,我们不能再为了避免网民误会“抢文化”而“无为”“不争”了——多年前因“无为“被人差点捷足先登的教训毕竟是深刻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7313948/c965a3a466189828.jpg)
注:BOT模式,即建设—经营—转让,是指政府授予私营企业一定期限的特许专营权,许可其融资建设和经营某公用基础设施。待特许期满,私人企业将该设施无偿或有偿转交给政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