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笔记整理

《心理治疗中的依恋》笔记整理

作者: 壹凡心理 | 来源:发表于2021-01-27 19:51 被阅读0次

    林蕾  宜昌精分小组 持续分享第428篇(2021.1.27)

    心理体验的模式,它们反应出我们对内在世界和外部现实二者关系的感受。Fonagy 描绘了三种主观模式

    心理等同、假装以及心智化。

    心理等同模式中,内在世界和外部现实被简单地对等起来,信念和现实之间没用区别。我们的思考和感受

    似乎反映了现实世界中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物,反之,亦然。在这种心灵框架中,比如说,当我们遭遇到不好的对待时,我们可能觉得自己是不好的—由于觉得自己是不好的,我们就“知道”我们将遭受到不好的对待。在如此一个封闭的系统中,作为心理执行力的自我被淹没了:可以解释或创造出体验的,位于主题位置的“我”就没用了,有的只是那个体验到发生之事的位于受体位置的“我”。

    在“假装”模式中,内在世界与外部世界是相互脱钩的,我们逍遥于现实之外:任何想象中事件感觉上都是真实的

    而任何被忽略的事件都归于无关紧要。解离、否认、以及极度自恋性的自大感,都是这种“假装”模式

    在心智化(或反思)模式中,我们能够认识到内在世界与外部现实是分开的,但又是有联系的。我们能够反思自己的思考、感受、以及幻想,是如何影响真实发生的事件,同时又如何受真实事件的影响。我们能享有一定的内心自由。心智化揭示了自我和他人的世界是丰富的、复杂的,并且是模糊不清的。

    一般能成功“容纳”婴儿”痛苦感受的父母,通常会养育出具备稳固的心智化潜能的安全型依恋的孩子

    父母这样做是在告诉婴儿:1、他们理解造成痛苦的原因和其对情绪的影响2、他们能够应对痛苦和减轻痛苦3、他们能够识别出孩子正在表露出意图的姿态。

    小结:父母如能够成功地容纳婴儿无法处理的情绪,对婴儿做出反应,报以共情,进行应对,并赏识孩子有意图的姿态,那么他们就参与了互动性情感调节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父母作为安全港和安全基地,强化了对依恋关系的信心。通过认可孩子有意图的姿态,这些(心智化的)父母就为孩子提供了建立自己心智化能力的基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理治疗中的依恋》笔记整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rzaz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