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京物语》全程围绕着一个日式传统大家庭在战后重建的日本中的状况进行描写,小津安二郎导演用其惯用的拍摄手法与主题呈现风格再一次为观众带来了日式物哀之情的刻画。与上次观看的《童年往事》不同,虽然都是对日常琐事的描写与平淡生活的复述,但是《东京物语》以更加平面化的方式呈现了一切。每一个场景的构图与人物的表情、姿态,都是不紧不缓的,优雅从容,但是每个角色的性格又能很好地体现出来,一个几乎每个家庭都能看到些许影子的故事,平淡又精致,点到即止。

一开始老夫妻两人兴致勃勃地准备行装前往东京看望自己的儿女们,与开头的充满希望不同,各家儿女虽没有明显地表现出冷淡与嫌弃的情绪,但各自的推脱与轻微的不满都表现出了儿女们对父母到来感到的累赘,长子回绝了妻子做火锅时加生鱼片的提议,长女不满的埋怨丈夫买了贵的白糕而不是平价的煎饼,都是平常细节,却预告了老人们即将对儿女失望的情节。老人们与子女只会越来越远,特别是当儿女们已经变成了只会工作的“怪物”时,东京是个大的离奇的地方,这象征着人情与家庭关系逐渐消解的当代社会,人一旦走丢,就再也找不回来了,导演没有通过激烈的情节来反射这个道理,一趟老夫妻的东京之旅便从各个角度体现了一切。

当老人突发疾病去世,真正留下来处理后事的只有年轻丧夫的儿媳,这时连喟叹也发不出来,只能说这就是人生,老人最后孤独的身影映在每个人的眼里,我们老了是否也会这样,战后重建中的日本日渐繁华,曾经深深刻在每个人心里的宗族家庭关系也被繁复的生活冲淡,子女曾经离父母最近,但是现在却是离父母越远,当父母的死亡也无法引起子女的内心波动,我们的人际关系中还剩下什么?

就像日语教材自带的语音教学录像带一样简单的拍摄手法,镜头没有移动没有摇晃,也没有激动人心的情节安排,但却让人仿佛历经了真正深刻的亲情消逝成平淡,两个老人的旅行仿佛就像人生前最后的走马灯,心中酸酸的,但是也只能这样了,或许这就是心中难言的物哀之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