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问自己 为什么时用到的思维模型,我现在直觉是正面直接回答,思维不够拓展不够深刻。其实关于为什么还可以问自己更多。
【我学】关于为什么要做年计划,崔律课堂上让我们思考了4个问题。同时4个问题也是崔律今天课程的大纲。为什么要做年计划?你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理论上的回答是什么?经验方面的回答是什么?
【我思】这4个问题放在一起其实是回答主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
为什么要做年计划,大多数人第一直觉都是一个理性的回答,比如我自己,我知道做年计划很重要,如果我做了,年底我会得到的结果会更好更大,如果我不做,就会得到一个很小的结果,但我内心有点排斥做年计划,可能觉得比较麻烦。
崔律让我们拓展到三个方面,首先你考虑过这个问题吗?其次,是大多数人直觉的回答。
最后,你的经验是怎么样的?问自己为什么时,总能从这三个维度去思考,那么思维会很全面,思考是更加深刻的,行为的改变也更加有可能发生。
【正反例子】(反)过往大多数情况都是我的反例子,我自己问自己的时候,靠直觉正面回答,别人问我的时候我也经常直接正面回答。
比如之前同事问我,为什么杭州的设计能用,你不推荐你非要去推荐韩国的设计。我就直接告诉他我推荐韩国是因为以前一直是这样做的。
这个理由一点说服力都没有,也反映了自己思维的问题。如果我首先能想到问自己为什么,其次我真的去想了。那么结果可能是一样的,也可能是不一样的,但结果一定是最好的。
(正)我有去思考过,我为什么要去做健康事业?我思考过我也能给出理性的原因。过往的经验也证实我这样做是对的。
我要去做健康事业是因为 我想帮助跟我一样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孩子拥有健康,过更快乐的生活。
所以我现在无论是跟着导师做还是未来自己做都只是一种方式而已。如果我不去思考这个问题,我的第1直觉就是我为什么总是受到别人的制约,让你赚那么多钱?
理论上的理由就是从事健康事业对我自己来说是一种反哺,我能帮助更多人我能赚到钱,我也很喜欢,如果我能在这个事业上成功,也可以帮助我自己家庭转型,更灵活主动。
而实际我从事这个工作,我已经开始变现,我学到了更多,能更好的照顾自己的健康。如果我没有继续学习,可能会因为自己出现的问题更加焦虑。所以做健康我是很认真的也坚持了很多年。
【行动】我为什么要做年计划?我之前没有思考这个问题,现在这个问题值得我至少现在思考一下,做年计划是因为我可以得到更多,即便我不做年计划,我每天也在做事,有了年计划的指引,我就更能有的放矢,我可以得到更多。
年计划就好像绳子一样,把我做的事情串起来,最终得到一个项链,如果你没有这个年计划这条绳子,我得到的可能就是几颗散落的珍珠或者一条很小的珠串。
得到更多是我真正想要的吗?得到更多的钱?更多的价值感?更多的自我认可?确认这些我想还需要更多的体会。
那天跟老公一起吃饭,我跟他说,我非常希望有一天我能够跟你说,我已经帮助了1000个孩子成功脱敏,孩子们走上了健康快乐成长的道路,我说的时候慷慨激昂,非常兴奋,那一定是我想要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