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1年元旦。
相比新年,元旦的节日气氛并不浓,我和朋友选在这一天出门,手里还拿着前一天在解放碑逛街的时候买的兔子耳朵。我俩起了个大早,在1月份的寒风中等到了公交,上车,找位置坐下,我开始看窗户外面——那时刚上大学半年左右,对什么都新鲜。
公交到了下一站,从后门上来一个大概17、18岁的男生。
上了车,放下手里的包,忽然冲车里所有人来了一句:“祝各位爷爷奶奶、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新年快乐!“
车上的所有人一时有些发愣,竟不寻常地安静了一会,没有人笑,也没有人说谢谢。
他好像并不在意,售票员来收钱,他又冲售票员姐姐来了一句:“新年快乐!”,这回售票员姐姐笑了,说了句谢谢。
我一时想把手里的兔子耳朵送给他,但又觉得唐突,只好作罢。
可他的那句“新年快乐”,让我有坐上《龙猫》里面猫巴士的感觉,平实温暖。并且让我从那一天起,一直相信,我的2011年,一定会幸福平顺。
![](http://b.bst.126.net/common/portrait/face/preview/face0.gif)
2.
2012年春节期间。
从小玩到大的发小,每年回家的保留节目就是放炮。
女孩子,胆子小,但是又喜欢刺激,就选择买一些点燃了亮闪闪或者喷火花的花炮,什么电光花啊、帽子炮啊、糖果炮啊……纯粹图着好玩。
在厂里,放炮的地点就在操场上,面积大,又不会担心人来人往吓着人。
那天我们正玩着呢,放了个孔明灯,点了几个花炮,又看了别人家放的大烟花。忽然一只擦炮就落在我们这些人中间,哧哧冒烟还总是不爆。该是有谁恶作剧。
我们每个人都捂着耳朵转开脑袋,这时出现了一个爷爷,他很从容地走上前去,把炮给踩灭了。踩完以后,说,继续玩啊,注意安全。
我觉得他就像麦田里的守护者,淡定而神勇。
![](http://b.bst.126.net/common/portrait/face/preview/face1.gif)
3.
还是2012年春节,还是一票发小,晚上在厂里逛完了,寻思照张相。
转来转去,只有小区的门卫在,正好出来开门,灯光很暗,我只能隐约看见他的头发白了大半。
于是上前,递上相机:”爷爷,麻烦你帮我们……“
”别叫我爷爷,叫我伯伯,我不会拍你这玩意儿,回头给你弄坏了。“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
”好吧,伯伯再见。“
第二天坐车去奶奶家,上来一人,嘿!是那个伯伯,我仔细看了一下,确实,不能叫人家爷爷,头发还只是花白。
他拎着菜篮,坐在车门口,跟这个打打招呼,又跟那个打打招呼。
车开了,有一个人坐在他前面的座位上抽烟,我把车窗打开,很不耐烦地往那个方向看了一眼。
那个伯伯,这时伸出手拍了拍那个小伙子说,哎,这是公共场合,不能抽烟,你给熄了,啊,待会下车再抽!”
我目瞪口呆,又是个神勇的伯伯。
下了车,爸爸告诉我,那个伯伯平时挣得不多,还要捡塑料瓶子卖,供他儿子上大学。
我刮目相看。
![](http://b.bst.126.net/common/portrait/face/preview/face26.gif)
4.
2013年春节期间。
我做布偶娃娃,需要棉花,可是要得不是很多。出门,妈妈说,你去找弹棉絮的店,问问棉花卖不卖,买一点就是。
于是我到处找,绕着街转了好几圈,哈,还真的找到一个。
店面挺大,门口还挂着香肠,一进门,老板娘在吃饭呢。
“老板,你们这棉花怎么卖的?”
“我们这不卖棉花,我们这你买了棉花是要做棉絮的。”
“啊?那你进货的时候是怎么算钱的?”
“那你就拿12块钱一斤吧,我这是新疆那边的棉花。”
“可是我要不了这么多,我只要一小点……”
“你要去干嘛?”
“做娃娃!”
“那你自己去拿吧,不要你钱。”
我一听,什么?!天上掉馅饼了?于是我跑去装棉花的大袋子,扯了一块,又扯了一大块。
“老板,要不我还是给你1块钱吧。”
“不用……”
把那坨棉花拿回家里,手心都出了一层汗,果然是新疆的高质量棉花。
我用这些棉花做了《千与千寻》里的无脸人和一只小海豚。
![](http://b.bst.126.net/common/portrait/face/preview/face25.gif)
5.
在这世上,我总是依赖陌生人的善意。——《欲望号街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