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发呆的时候想到的文字,可以用飞讯和笔记快速记录下来。我相信,这些体会,虽然当下看不出来,但一定会对自己很有用。
-------(>^ω^<)--------
除了父母和我,我不需要对任何人交代自己。
-------(>^ω^<)--------
减肥,比任何时候来得重要。不要相信那些爱你的心灵外表不重要的鬼话。让你有一个油腻腻的男朋友你也不愿意。
化妆、瘦身,这都还是过季的说法。为了街拍和摆拍、各种故意为之,各种滤镜、原来只是相机滤镜,现在摄像头都是滤镜,似乎没有人喜欢素人的样子,也就没有人敢露出来;还有各种微整,怕是以后会变成常态吧。
不得不承认,颜值即正义,社会对好看的人就是偏爱。
哈哈,我自己也是个颜控。好意思说人家怎么怎么滴?!
那就,也只能,顺势而为。
记得有一个女生减肥了之后留言:减肥了之后,世界原来这么友好。听着心塞,也是事实。
-------(>^ω^<)--------
会立定一个目标,然后每一个阶段的自己,总因为遇到某些人,某些事,然后改变了初衷。我曾因这种总是不能从一而终而懊恼不已。而后才发觉,这,就是成长吧。谁也不是一出生就知道自己的使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或许有这样的人,我也会非常羡慕他们。但既然自己不是,那就去试,去寻找,去构筑自己的生活。
-------(>^ω^<)--------
在没有有信心的把握之前,到处吹嘘,大概率变成了给自己挖坑,兜不住。
专注自己做什么,适当的时候会发亮。
如果自己能被注意,那是因为背后有足够的积淀。
闷声发大财,比较适合我自己。
我不喜欢虚名、抛头露面。
-------(>^ω^<)--------
1. 减肥的计划和实操走起。
2. 制定个计划,跟妈妈、妹妹旅行。
3. 到了这个年纪,找份自己做得开心,收入也满意的工作。专注理财,打个工消磨下时间,开心,很重要。我相信自己做得开心,会对社会更有贡献。
-------(>^ω^<)--------
创意什么的,我是真不在行。所以光是简书上的网名,都改了两遍。原来都习惯用真名。哈哈~~~
很多事情,没有说谁最有天赋,但是不试不练,就一定不会。
-------(>^ω^<)--------
确实最近有点颓废,老阿姨追KPL,追《庆余年》,报了网课也不乖乖上完。
这样的颓废来得轻松,心理压力不大,所以容易原谅自己。人都是趋于懒惰和拖延。
well~~那我该怎么做呢?1. 减肥为主;2. 合作安排追小说时间,眼睛都快看坏了;3. 白天以网课为主。
-------(>^ω^<)--------
以前,集体主义,国家,集体,家庭,夫妻,最大;自己反而是最小的,舍我其谁。
现在,“我”重要,照顾好我自己,才能反哺家庭、社会、国家。
-------(>^ω^<)--------
人生遇到的信息,实在是太多太多。一开始我总想什么都会,钻研个头,都试过了,我才知道哪一个适合。但反而疲于奔命。看似一抓一大把,实际上什么也没捞到。
我们的细胞,我们的遗传密码,告诉我们,我们擅长的地方,有偏向性的。适度的放下,是为了让对的,尽快来到我们身边。
-------(>^ω^<)--------
一句:“人嘛,都是.......”就好像可以推卸掉很多责任。
-------(>^ω^<)--------
任何豪言壮语,还不是一口一口饭吃出来,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吗?
不开会就不会干活,不到公司就不能执行,整一堆头衔,人人都得参与又没有人真正拧起来,这都什么坏习惯了。既然我们这个行业不是技术决定,那只能是需求先行,倒逼技术发展。整天喊口号!搞毛啊!
引以为戒!
千万让自己养成这样的习惯了。
-------(>^ω^<)--------
当你犹豫的时候,那就不要犹豫,就去做。
-------(>^ω^<)--------
你不是社恐,你只是累了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菲利普 津巴多博士在为《害羞与社交焦虑症——CBT治疗与社交技能训练》一书做序时写道:“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刻像当下这样,对人们的社交技能有着如此高的要求。人们要想在当下社会立足,就需要娴熟的社交技能,这样才能和他人建立联系并成为朋友,为自己编织牢固的社会支持网络。”
同时,他还写道:“随着社交孤立和社会冷漠的频繁出现、虚拟网络世界不断挤压现实生活和现实交往的生存空间,以及地理空间上的迁移越来越频繁,我们发现,要像以前那样建立牢固的社会关系、编织自己的社交网络已变得十分困难。”
这两段序言几乎一语道破天机,现代人在社交上付出了太多精力,除了功利主义给予的外在压力,还有互联网对人社交精力的压榨。
如果学过传播学理论,其实很快就能明白,人在一段时间内的注意力是恒定的,而把注意力投向某个事物的过程需要消耗精力,所以人在某一段时间的精力其实也是恒定的。
但互联网是24小时运转的,看看手机里琳琅满目的APP,他们每个都想蚕食你的社交精力。
张小龙在最开始设计微信的时候曾有个愿景,就是希望微信成为一个“用完即走”的APP,因为他不想人们在微信的线上社交这件事上花费太多时间。那时的他一定没有想到,现在微信成了中国人必不可少的社交工具,并在上面付出了太多精力。
业界公认“克制”的产品经理张小龙尚且妥协至此,何谈其他的互联网产品,它们哪个不是对着你的社交精力虎视眈眈?
不难得出结论,社恐的病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社交疲惫。而社交疲惫的端倪其实出现很久了,只是大家并未在意。
在网上蹦迪到深夜,在现实世界却怂如鹌鹑。类似的表达5、6年前就流行过一轮了。
为什么会在现实世界怂?因为除了害怕暴露自己在网上的真实一面,也的确没什么精力再去维护现实世界的另一个外在形象了。换句话说,这不就是最近流行的“社恐”人设吗?
除了技术对生活的全面进攻,人们愿意正视自己、解放自己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其实内向者占人群比例达30~50%,这是个非常庞大的人群。相比外向者而言,他们并没有那么想和别人社交。你可以理解为他们分配给社交的精力极为有限,以至于稍微社交一会儿就会让他们疲惫不堪,甚至焦虑难捱。
在现代社会,社交环境基本上由外向者掌握主动权,内向者很难掌控社交局面。加上传统思维的影响——内向的人应该变得开朗点,内向不是对的——这让内向者在很多时候不得不隐藏自己,假装合群的样子积极社交。
天知道他们心里有多累。
正如前段时间流行的那句话:“社交一分钟,充电两小时。”看透了社交本质的内向者决定遵从自己内心的信念,在经历了白天一天的无用社交以后,他们只想回家一个人呆着、健身、看书、玩游戏,都完全ok,只要别在找我说话就行。
所以,如果在相处的时候,你的朋友显露出疲惫甚至躲闪的神态,甚至开始嘴上说着自己是社恐,你其实应该明白,他只是累了而已。那就尊重他的意志,让他和自己待一会儿。
文:《中国新闻周刊》新媒体记者 严雨程
-------(>^ω^<)--------
觉得肖战、王一博的颜是真的好看,就是很符合耽美的那种,可以盯着看很久很久的那种。不过,我还是比较喜欢勤深深这种暖心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