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宋帝国13-张载和朱熹

宋帝国13-张载和朱熹

作者: 焦恍 | 来源:发表于2020-04-28 12:33 被阅读0次


    张载和朱熹

    把张载和朱熹列在宋朝人物传记里,是因为他们太有名了,不得不如此。可写他们又非常困难,因为他们都是中国学术史上的大家,学术活动在人类思维的深处,要理解他们二人在后世的地位,就必须对整个学术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这既困难,又枯燥。因此我把这部分放在了后面的相关内容的总结上,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在这里,只就一些比较宏阔,泛泛的他们的生平做个介绍。

    张载(1020年—1077年12月6日),字子厚,凤翔郿县(今陕西省宝鸡市眉县横渠镇)人。北宋思想家、教育家、理学创始人之一。

    宋真宗天禧四年(1020年),生于长安(今陕西西安市)。青年时喜论兵法,上陈《边议九条》。交好范仲淹,研读儒家《六经》。进士及第,拜祁州司法参军,授云岩县令,迁著作佐郎、崇文院校书郎。辞官归家后,讲学于关中,建立学派称为“关学”。

    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病逝于临潼,时年五十八,世称横渠先生,尊称张子,封先贤,奉祀孔庙西庑第三十八位,与周敦颐、邵雍、程颐、程颢合称“北宋五子”。其“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名言,被当代哲学家冯友兰称作“横渠四句”,因其言简意赅,历代传颂不衰。

    张载年轻时也是一个有志于建功立业的人,他为什么会放弃世俗的功名而专攻学术呢?老实说,这在古代中国是一个非常小众的选择。一神教徒和佛教徒一般会对纯粹的形而上学问题有比较浓厚的学术兴趣,而重视实际的中国古典知识分子对这类问题是比较淡漠的,这是文化属性使然。张载算是个异类。

    据说,张载是在范仲淹的劝诫和启发下开始对经学的研究。但是,范仲淹为什么会启发张载呢?显然是因为范仲淹发现张载有这方面的特殊能力,或者说思维取向。当然,范仲淹本人也是对传统经学有着相当研究,深有体悟的人,否则他也不会有这种敏锐的洞察力。

    嘉祐二年(1057年),三十八岁的张载赴汴京(今开封)应考,时值欧阳修主考,张载与苏轼苏辙兄弟同登进士。但在为官数年之后,他又辞官回到故乡重拾学术生涯,这和他与当时主持变法的王安石发生了政见上的冲突有一定关系,但为了纯粹学术研究能够得以继续而辞官,这在士大夫群体中是非常罕见的。学术对于张载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张载有一个著名的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几乎是古往今来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指南和最高诉求。传统上这四句话是并列的关系,作为追求解释。在这里我来给出一个比较新的解释,算 是新时代下的一种尝试吧。

    可以以递进的关系来看待这四句话。即,为天地立心,是带有超越性的终极诉求,他出自于生命的本源。为生民立命之说,是指在前面的基础上,将这种“天地之心”,极端抽象的存在合理转化为能广泛被整个社会所接受的意识形态体系,用以来规范和指导现实生活,简单讲就是确定伦理。为往圣继绝学,代表着学术的真理性必须要得到历史性的保证和制约,这是达到前面两句所提出要求的实现方法。最后一句,为万世开太平代表着一种期许和实证的决心。

    朱熹

    朱熹(1130年10月18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朱熹是理学的创始人。抛开理学的繁复内容,就理学的整体气质而言,它更为强调所谓“天道”,或者说外部规范对个人和社会的重要性。那么为什么在宋朝会开始强调这一点呢?

    大概无外乎俩个原因。其一,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佛教教义体系里理性和逻辑性的内涵不断冲击着传统上多少有点大而化之的儒家教义。儒家在“讲理”的层面跟佛教比划起来很是相形见绌,所以有必要发展出一套起码表面上还过得去的理论来进行对抗。

    其二,中华帝国行进到了宋朝末年的时候,官权已经有了过于泛滥化的倾向。表现在实际社会生活中就是我们现在常用的词,自由化过度。这直接使得社会的凝聚力不断下降,呈现出一盘散沙的样子,需要有一种声音告诉人们应该怎么生活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宋帝国13-张载和朱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sfjm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