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上班第一天,我穿了一双自己亲手做的布鞋,黑色的、方口的,且绣着几朵栩栩如生的梅花。穿在脚上唯恐一不小心碰坏了,连走路的脚步声都变得轻了。从小到大,我穿过各式各样、不同质量的鞋,有的穿都未穿就送人或弃之了。唯有这一双布鞋珍藏在鞋柜里,每每看到它,心底不觉涌起甜蜜而又青涩的回忆。然而,这双鞋却像一个烙印一样烙在了山井田的心里、嘴边,直至今日,抹不去,也忘不了。若讲与鞋有关的糗事、趣事,那还真数他的故事多。
山井田,是我的同事,退休十多年了,一月好几千元的退休金,吃穿打扮,依旧让人看不出是在城市里生活了很多年的人,草帽、背心、长裤、胶鞋、肩膀上搭着条洗的稀稀疏疏没有了原色的毛巾,活脱脱上个世纪六七年代的模样。他其实是河南人,小时候随母亲沿路乞讨到了山井村,母子俩衣着破破烂烂,脚上的布鞋磨透了鞋底,顶透了鞋帮,脚趾头、脚后跟裸露在外,哪里还有鞋的样子啊!为了让他活下来,他的母亲只好带着他嫁给了一户山姓人家。看着他长得眉清目秀,白白净净,举手投足间谨慎小心,干起事来有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村里有学问的人给他取名山井田。
1983年,山井田退伍后被安排事业单位,驾驶小轿车,受领导器重心里很是美。同事们工作的场所路面坑坑洼洼,每逢下雨一片汪洋,只好差遣他赶紧采购一批雨靴,过惯了穷日子的山井田,很是节俭,价格便宜是他的首选,顶风冒雨背回来十双雨靴,不料,同事们穿上后没撑半天裂开了缝,天气冰冷,又趟在冰雹里忙前忙后,质量差的雨靴显然抗不住。“井田真会闹,买的雨靴开口笑,”成了闲暇之余的笑料。
1990年,在要求服务人员统一着装时,他新买了一套西装和一双皮鞋,考核严格时,他每天都借同事的鞋油把自己的皮鞋擦得锃亮,若扫地清洁卫生,他就赶忙把皮鞋脱掉,一丝不苟地放进鞋盒里,生怕皮鞋受半点损伤,哪怕沾上灰尘或泥土,也不容许。这双皮鞋,一晃就保存了六年,有一次外出参加重要的培训,同事们下了飞机都大踏步地向前走,而他每走一步,脚底就硌得慌,既要赶时间,又无法快步走,情急之下,大声叫住同事:“你们别走了,鞋底断了!”同事低头抬起脚看了看很纳闷。“哎呀!我的鞋底断了!”
天长日久,同事们不再喊他山井田了,给了取了个意味深长的绰号“鬼子”,且越喊名声越大,渐渐地,提山井田这个名字竟然不好使了。
来人问“山井田在不?”
“谁”?门卫大爷反问。
“山井田”来人又重复一遍。
“山井田?没这个人。”门卫大爷喃喃自语,仔细想了想,摇了摇头,认真答道。
“外号叫鬼子!”来人大声地说了一句。
“哦 ̄哦 ̄哦!你看我这记性,他刚回来,在领导办公室,你去找吧。”门卫大爷边说边打开大门让来人走了进来。
那一年,工作岗位实行末位淘汰制,山井田万万没料到,他的美差被年轻的退伍兵竞争走了。窝火,憋屈,风凉话说了一大堆,没人理会。自此,但凡新来的同事,他都会盯上一阵子,要么起外号,要么挑毛病,一副表面客客气气,心里恨恨的表情。
我上班那年,正赶上山井田负责的科室丢了一套工具,挨了批评。我当时并没有具体工作,哪个岗位缺人手就安排我顶替,不偷懒,不耍滑,不多言多语。院子里的草长高了,我会早早起床,拿着提前请老同志磨好的镰刀割草,一遍下来,手上磨出血泡。伙房里厨师请假了,我会被吩咐帮着同事一起择菜、洗菜、洗涮碗筷。一天天,从清晨到傍晚,忙忙碌碌,也不知道忙的什么。母亲一再叮嘱我,别耍自己的坏脾气,工作起来,必须认认真真,板板正正。半年后,我被安排到办公室提水、扫地、文件传递、档案管理……。我每次被派往外地学习,山井田就会嘀咕:“真是此一时彼一时,令人刮目相看,可不是穿绣花布鞋的时候喽!”
时光荏苒 ,岁月如梭,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遥想当年,我打开满满当当的鞋柜,那双让我哑然失笑的鞋,朵朵梅花依然散发着清幽的冷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