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ld:
你好呀!
关于高考的重要性,你自己应该是明白的,无论是社会整体的重视,还是你自己如何将它与你的人生连接,在这一点上,我们就不多讨论啦。
回到你一开始的问题。
我遇到的一些情况 现在在读高中马上就要进入高三了,自己的状态还不是很好。我觉得可能是自己不能很好的理解自己读到听到的一些话,就比如说接受懒惰的自己,或者是给自己放个假这样的,我不知道它现在是否成为了我懒惰的一种让自己感觉心安理得的外壳,我担心这样下去很影响生活和学业,大家怎么看呢?
1.关于接受自己: 当你试图接受一种观点并把它应用于生活中,同时你又担心它对你的生活产生不好的影响。这种情况,不在于这个观点,比如这里的“接受自己”,而在于你担心自己生活会“失控”。
接受自己,我的理解是接受无论是什么状态的自己,包括你的选择带来的果——不以这个来评判指责自己,自我攻击。
就以接受自己的懒惰为例,我们暂时可以把懒惰定义为“这个时间段选择不学习”(清晰描述自己的状态也有助于理解和改善现状哦)。这里就和“事事懈怠不上心”的状态区分开来。
我选择这个时间段不学习,无论结果如何,我都接受。这是“接受”的情况一。不攻击自己,坦然接受成果。
我选择这个时间段不学习,并且我有方法让自己原有学习计划不落下。这是“接受”的情况二。情况二与情况一的差异,是在不攻击自己,允许自己休息的基础上多了一个可控的条件“对自己的学习节奏有充分的把握”。我想你更希望自己在这样的状态吧。如果问题具体到这一点,你可以自己想出对你有效的计划和办法,也可以针对这个具体的问题请教他人,效果和你问“我状态不好……听说一句话……不知自己是不是……大家怎么看”相比要有效得多。
拿回你自己的力量。对他人的观点,对自己的情绪和状态,都保持清晰的认识,比如可以做到把你脑子里的“状态不好”“懒惰”“烦恼”客观的表述出来,而不用纠结这个观点对不对,自己到底对不对。
“我不知道它现在是否成为了我懒惰的一种让自己感觉心安理得的外壳”,其实你知道答案是什么,你也可以去面对,你可以处理得很棒。
我也邀请咱们群里可爱的牛奶总作为本part的案例嘉宾出席一下~
有天我和她一起吃饭,她中途接到导师信息,脱口而出:“好烦啊……”我就问:“你能不能说一说这个烦,到底是在烦什么?”她想了想,说:“原本的计划被这件事情打乱,这件事情又是我不想做的,要应对这样的突发情况让我觉得很烦。”在她清晰表述以后,就从这个情绪跳出来了,这时候“一切皆机会”这句话就真的可以登场了(在你没有搞清楚自己是什么情况时这类型的话都是无力的):
1)如果这件事必须要做,那就去面对它,这是学习如何处理突发情况提升自己品质的机会;
2)如果这件事可以拒绝,那就用合适的方式拒绝它,这是学习如何拒绝的机会。
这个故事就讲到这里,结局如何可以采访本案例嘉宾:D
2.关于学习的动力: 解答完你原本问的问题,我们可以拓展讲下学习的动力。结合你的情况,也可以定义为 备考的动力。有动力需要行动(自律)来加持,但如果没动力,自律也很难持续。
你的未来不在不想做什么上,而在你把精力投入到你想体验的事情上。
群里的大家给了你很多建议,但力量最终还是诞生于你自己的内心。最了解你的还是你自己,也许现在不够清晰,但回答你“Yes!”的那个声音还是源自于你的内心深处。
我和群里的大家可以提供的,是帮助你去感受那种好得让你说Yes的体验的方法。
近一点的,比如策划你的独家大学参观计划。去到那些城市,看看你感兴趣的大学里,那些人的生活状态是怎么样的,去感受你在这里的生活会是怎么样。如果有条件,国内国外都去去。这也是为自己负责的实践计划。
我的高中班主任给某届学生的假期建议我有几位朋友在报考前提前参观了大学,结合那个城市的氛围和学校的氛围做出选择、制定目标——这时候你当前的目标就不是“好好学习准备高考”,而是深化为"如何进入我目标的大学”/“如何获得我目标的分数”,再进一步,“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助我获得目标分数”(高考、保送、加分项等等)?
以上是一个思路,你可以举一反三,确定对你当前阶段有效的目标,并基于此制定保证你能行动的计划。
一位学生的编程行动计划:陈述现状—确立目标—这个目标为什么对自己重要—清晰愿景感受实现了的心情—我愿意做出什么行动(优先级)—如果遇到困难,如何解决—签名。案例来自【一土学校】
3.大学之外:写到这个part都是彩蛋了。“大学之外”可以理解为“既定的规则之外”。
一位母亲在她女儿两三岁确立梦想是做出迪士尼那样的动画时,第一反应是她女儿可以上美国哪所大学,因为那所大学的动画专业好——关键是她有第二反应,她女儿成长的这个时代,要做出优秀的动画不只有上大学这条路。
有两个姑娘,都曾以土地资源管理为专业目标。姑娘A,大一微积分成绩没有达到原本想去学院的分数线,在大二选专业时转而看公管学院两大热门专业——没有特别喜欢的就选相对优势的专业吧。判断时间有限,因为刚好听了土地资源管理某一门课,觉得学习内容和学习氛围不是自己喜欢的,就在简单了解下选了另一个热门专业。
姑娘B,大一参加Aiesec出国志愿者的活动,在印度接触到英国的城市规划,产生兴趣并想进一步了解——所以就选择了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并且后来又申请去东南亚某个国家的政府机构实习,在真实情境中积累经验,后来申请到巴黎政经在城市规划领域继续深造。
姑娘A就是曾经的我,姑娘B是我一位从未谋面的学妹。我们两个的人生当然比刚才的故事要广阔,但是土地资源管理这个交集带出的故事,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对比案例。这个情境里,姑娘A是在既定框架下试图选出她的最优,而姑娘B,是在她的人生蓝图里选择了土地资源管理作为她人生的一个中转站。
BVM群里曾经有过一次关于找工作的讨论,猫老师的话很妙:“(你的思考维度应该在)我如何更好发挥能力创造价值?”《与神对话》里的表达,是“你此生的灵魂目标,就是创造和经验你的真实身份。”
我今天想和你说的是:聚焦你的人生蓝图,同时理解你成事的环境。
你说大学它重要吗?重要。但它之所以重要,不是别人说它重要,而是它与你的人生有某种联系,因此它对你重要。所以其实更重要的是你要过怎么样的人生,要处在什么样的生活状态。大学、专业、去海外实习,都是你去实践那样人生的方式。如果你充分理解你的环境,就可以看到不只一种方式,也可以更加理解为什么要做好你现在手头的事。
前几个月我真的听说有人决定不上大学,这个故事发生在英国的华人家庭。他的父母听到儿子说“不上大学”时第一反应是一惊,后来了解情况以后选择全力支持。原来儿子高中在劳斯莱斯实习后,想在汽车制造领域深造,了解到公司的职业培训计划,而这个职业培训在当地是和大学同等学历认证的。行动中清晰愿景、保持对环境的理解、发现机会、果断行动,这个思路值得借鉴。
三个锦囊送给你,相信你的力量,祝福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