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和教育专家关明宇老师不止一次推荐《为何家会伤人》这本书,读了受益匪浅。
这是一本可以用来自我疗愈的书,通过书中人物不同的遭遇,可以深入浅出的认识自身存在的问题,帮我看清一个人与父母、配偶、孩子的相处模式;这也是一本关于教育的书,从婴儿到孩子长大的全过程出现的普遍问题都有阐述和对策,值得每位父母深入研习。
一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核心
夫妻关系是家庭的定海神针,如果夫妻关系是家庭核心,拥有第一发言权,那么这个家就会稳如磐石。烦丈夫或者妻子而爱孩子,太愚孝而轻妻子或者丈夫,都是造成矛盾的来源。
在一个家庭中,丈夫和妻子之间的关系有优先权,做父母的不可为老人或者孩子而忽略了配偶。
父母关系是孩子心理健康的模板,也是孩子进入社会,与他人建立关系的模板,在这个意义上讲,夫妻关系对于一个家庭来说也最重要。
二 孩子不是教出来的
书里一位妈妈说“不是我教的,是他自己长成了这样子,我一教他就毁了”。我一教他就毁了,让我感受深刻,父母的职责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但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
三 分离是个永恒的主题
分离,不仅适用于父母之间,所有的亲密关系都秉承这一点。不懂分离的两个人粘在一起,你干涉我的空间,我侵占你的空间,两个人都不能很好的成长。
分离建立在独立的基础上,而我们或者因为父母过多的爱或者因为父母过少的爱产生心理上不独立,恋爱后时刻想与对方黏在一起。
恋爱,主要意义不是让我们找到一个能黏一辈子的伴侣,而是让我们真正明白自己是个独立的人,伴侣是另外一个和自己一样独立、一样重要的人。两个互相独立的人,又能无比亲密地相处,这是成熟的亲密关系。
四 真爱or溺爱
看到孩子的真实存在,发展孩子的真实需要,帮孩子实现他的需要,这是真爱。溺爱,过多的爱,帮孩子做好一切,不是爱。
溺爱孩子的父母是在满足自己的需要,但它却披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外衣,变得仿佛不可指责。“惯子如杀子”,这是我听到父亲说的关于教育最多的一句话,他在对我们的教育中也是这样,不干涉,甚至有些冷漠,这让我们得到了自由成长。
五 倾诉并不是要你出注意
很多时候,我们向别人倒苦水时,其实只是想找个人说说话,并不是去寻求那个人的帮助。如果那个人只是倾听,并表达出对我们的理解,就够了。但如果那个人连珠炮似的给我们提出一系列建议,不管那些建议多么的好,我们都会觉得孤独,甚至还有伤害的感觉。
对于聆听,我最近对闺密的烦恼处理的不好。她处在痛苦中,我不但不理解她支持她,还指责是她的问题,这个时候她一定孤独极了。此时,我应该跟她一起,产生共情,让她得到关爱,情绪平定后再一起想解决办法。
六 抵达理解的途径
理解之所以困难,关键在于我们习惯从自己的坐标系出发,去推测、揣摩、评价甚至抨击另外一个人,却忘了对方有一个与自己完全不同的坐标体系。
很多人抱怨“我无法理解配偶到底是怎么回事”,原因就在于此。很多人习惯上认为,重要的是发生了什么事实,但是,他却不知道,这只是他眼中的事实,而不是对方眼中的事实。
此时,感受远比所谓的事实更重要,在亲密关系中,理解并接受彼此的感受最重要。这与黄启团《只因目中无人》中强调回归人以人为本的观念一致。感受被看到并理解到,就是最好的爱。
七 关于爱好
不要把爱好当成任务,当成必须完成而且必须做好的任务,这样一来,爱好也失去了意义,变成压力了。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各种问题,但我们有自我疗愈的能力。所有的问题从自身寻找成因和方案才能合理的解决,而不是向外抓取。
一切问题的根源都在无自己,处理好自己与自己的关系,一切都有了答案。
![](https://img.haomeiwen.com/i2921462/b698130d916646e1.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