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并不需要有了文采后才可以去写作,只要自己有想表达的东西,有想要记录下来的东西。那么就有写作的必要。哪怕自己刚开始写的前言不搭后语,只要迈出那一步,就总有妙笔生花的一天。
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做演讲讲述自己小时候是如何开始写作的。当时也只是觉得写作是一件很高大上的事,觉得自己也能写作就很兴奋,刚开始写出来的东西自然也是不忍促读,但后来在年复一日的坚持和打磨下,才有了今天的成就。现在我们去读莫言的小说,会觉得遣词造句很有特色,如果不是莫言自己说我们断然不敢相信莫言自己也曾有过词不达意的时候。能力都是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只有迈出了第一步才会有想象的空间。
当然对于写作并不建议刚开始就抱着太功利性的目的去写。在自媒体和知识付费的吹捧下写作这一技能几乎被奉上了神坛,以至于让很多人觉得只要学会了写作就可以走上人生巅峰了。带着这样一种浮躁的心态去写作,很容易不得而终。写不了几天就会放弃,这种心态会让我们忘记写作的真正初衷是为了表达自我,记录自己想要记录的东西。忠于内心,写自己想要真正写的东西,记录自己真正想要记录的东西。抛弃对热点的追逐,抛弃对遣词造句的雕琢,用自己最舒服的方式去写,慢慢你的心会静下来,最终写作会成为你剖析自我,发现世界的利器。你写的越多,对自己和世界认识的会越透彻。从而会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人生意义所在,获得持久的动力,让你的生活更加的多彩,而不是将自我的价值简单的诠释为金钱的充裕。
此外写作可以促使自我真的思考,让自我从一个思想的接受者变为一个思想的输出者。当我们说话的时候我们是很少会思考的,但是当我们开始写的时候我们就会开始思考,而这种思考会让我们发现很多自己以前不曾发现的东西。木心曾经说过一句颇具玩味的话“思想都是有毒的”。如果我们去深究的话的确就是这样的。人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我们容不得自己的大脑有片刻的空虚,一旦有空闲我们总是会想要看一些东西,思索一些东西。用看到的或思索到的东西来填充我们的大脑。如果我们自己没有思想,便只能接收别人的思想,但是当我们接收了别人的思想的时候,我们只会按照别人思想信念而活,这个时候我们自身的独特性便淡然无存了。而写作是我们夺回生命自主权的开始。从开始落笔的那一刻起,我们开始了真正的生活。
当我们有了自己的思索,并因此而找寻到自己生命意义的时候,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把自己的这种价值观传播出去,最终我们会凭借着我们所写的东西找寻到真正可以同频共振的志友,并实现聚合,最终让这种信念生根发芽,直至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生命会陨落,但信念永存。
生活在这样一个时代,不写写怎么对得起自己,内容自有阴阳,你的内容就是你的自我诠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