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则太多,就没有弹性。
弹性太多,也就没原则。
没原则,那还需要什么弹性。
有弹性,都是先掌握住原则。
美国加卅有家连锁医院,新上任的卡伦院长,首次参与了院方的医务会议。
会议期间有个难题,大伙儿冗长的讨论许久后,大家似乎找到了满意的解决方法。其中,有位与会者发言:
"这件事若是这么做,会是
合乎白丽安护士的原则吗?"
于是,大家便重新再检讨,最后找到了比刚才所決定的结论,更好的解決方案。

新來的院长有点莫名其妙,到底这白丽安是谁?找来特助问了一下,才了解到白莉安护士是院內一位相当資深的护士,但她沒做过护理长。
这位白丽安护士,动不动就说这句话:
『这会是对患者最好的作法吗?』
只要你肯奋进用心,每个人的认知边界,不因岗位高低而受限。事实证明,她所負責的病房,患者身体的情況恢复,比起其他人的病房还快。
就这样「白莉安护士的原则」,这句话这个思维就此渗透到整个医院里。
看到这,你学到了
『这会是对患者最好的做法吗?』
这是彼得 德鲁克先生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这本书上,所提及的一个温暖小故事你喜欢吗?棒不棒?
记住:
间歇性的勤奋、低效的努力不会有结果;无效的付出,也没有有貢献。
能帮助公司~
留住顾客并客带客(创造利润);
前者是输出~是你的责任;
后者是输入~是你的收获;
这才是在工作上有所貢献。

做任何事,不用搞小聪明,
但要有智慧,就把注意力焦点放在「貢献」上。
要像这样认真的一问。
1、饭店里的服务员,要这么问自己:
①我这样的服务态度,会是对顾客最好、最贴心的服务吗?
②他记住我的名字了吗?
2、美容院的助理要问自己:
①我这样的洗头按摩,对顾客会很舒服的吗?
②她能记住我下次再来,会指定我吗?
3、沙龙发廊的设计师要问自己:
①我帮她做这样的造型,会是她最想要的、最喜欢的吗?
②作为一位美发医生,我完成了她的外在美,同时也疗愈她的内在了吗?
4、沙龙店長要问自己:
「我这个決定,会是对顾客、对伙伴、对股东最有帮助的吗?」
5、上课时,屡屡问自己:
①我这样的课程內容,对学生真有帮助吗?
②我給的引导和方法,同学们回到店里,可以执行落地吗?
6、父母对孩子说话时,不是她非听我不可,而要问:
①我这样的说话(教育)方式,他能接受吗?
②会是对孩子最有帮助的吗?
透過这种方式的自提问,每个人會变得要求自己更多一些。
人对自己的要求越少,
不会改变更不会成長进步。
主管對下属的要求太少,
他们也不会成長,收入更不会增加。
一个不懂得要求的店长,他工作团队的生产力一定好不了,這家店甭说会有利润了。
假如你的店长、经理,他(狠)会要求你,要求你也粉有技巧,那真是你的福气。
因为,你的技术会再提升、业绩会进步、收入肯定增加。
这个社会努力的确很重要,但是有没有
1.跑对跑道、2.进对公司、
3.跟对主管、4.把握平台。
这些都比努力还重要,真希望你能懂这段话。
以上这四点,是年轻人在选择行业、职业时,非常重要的职涯规划。
因为,方向大于选择,选择大于努力。
我是萧力恒,
希望今天的内容给你有所启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