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笔下有人生百态,各有各的活法。
清末民初,王利发子承父业开茶馆。他按照爸爸交代的,只说好听话、不谈是非、不得罪人。对于正派的,自然欢迎;对于恶霸,下重本贿赂、不得罪;对于没正业的,不惜长期给免费的茶;遇到特别穷苦的,不舍得轻易施舍、聘请,但不欺负,实在得帮还是愿意出手。世道变了,他改良:重新装修茶馆、卖茶不行改公寓、公寓没啦添评书、还要求客人先付茶钱再消费、甚至考虑用女招待。可是50多年过去了,儿子都要接手了,最终茶馆还是被狗仗人势的恶霸夺去。
还有个人,年轻时花3年学手艺,受尽师傅师母的气,磨炼出真本事和好脾性。
中年精明能干,人缘好,娶妻生子都称心如意,没想到老婆突然跟好朋友私奔了,他没脸见人,离开原来圈子,转行做巡警。
做到老都琢磨不到升官发财的门路,因为有的行当不靠本事,而要靠人脉靠运气,甚至得昧着良心。老年的他羡慕儿子早早离世,他自己操劳完子女,还要操劳年轻守寡的儿媳妇和刚出生的孙子。
这些故事收录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茶馆》,作家出版社是中国作家协会所属的国家级大型文学出版社。
《茶馆》是老舍的话剧代表作。王利发是《茶馆》中的掌柜;巡警来自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
这本书还收录一篇话剧《龙须沟》,里面赵大爷和年轻女性二春积极响应社会改革,一同进步,二春的妈妈王大妈因循守旧,没感激社会进步,只认为女儿要“自由恋爱”就学“坏”了。还有大杂院中丁家、程家等不同类型的人不同的想法行为。
老舍笔下的人物栩栩如生。因为他的写作来源于真实生活,有社会报告等资料,还有亲身经历。他接触过各种各样的人,可以让作品中每个角色说自己的事,又反映时代,比如名厨流落到去包办监狱的伙食,顺口说出当时监狱里人多。老舍有生活经验,才能掌握活的语言,写出符合现实的人和事。
我觉得阅读的作用是节省时间精力,高效深入了解不同人的个性、价值观、活法。虽然书本不能直接解决我们的问题,但好像一面镜子,帮助我们看清现实,而这正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读完,我们可以做判断,留意自己的个性,选择自己要的观念和活法。
我比较敬佩赵大爷,坚持自己的立场,困境中接受帮助、不怕权势,局势好了,充分发挥影响力,让自己好、也带动身边的人好。
希望我们都有罗曼罗兰(法国思想家、文学家)的英雄主义: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