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自我实现预言与确认期望行为

自我实现预言与确认期望行为

作者: 赵荣峰 | 来源:发表于2020-01-08 17:30 被阅读0次

1、自我实现预言
社会心理学中讲了一个知识点叫自我实现预言,也叫社会期望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的名称,来自于作家萧伯纳的《皮格马利翁》。这步作品讲述了一个街头流浪者,在一个老师的精心调教下,变成了一个言谈优雅的淑女。

高期望带来高回报,也适用于教育。即使是虚假的期望也会带来积极的变化。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指出,教育中老师的高期望至少会促进三个过程。

1、被高期望的孩子更加积极热情;

2、被高期望的孩子对自己要求更高;

3、被高期望的孩子更受老师的关注,他们更容易获得学习方面直接、清晰的反馈。

当然,如果老师对学生的低期望,会使学生的状况变得更糟,不过,改变对他们的期望,就会扭转状况。

现实中,社会期望效应的影响效果依赖于准确的社会知觉。社会知觉越准确,影响效果越明显。

自我实现预言同样适用于个人,你期望自己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2、确认期望的行为

一名HR在面试一位应聘者前,被告知应聘者性格内向。

面试时,HR就向应聘者在什么场合下会更更外向些呢?注意,性格外向的应聘者对于这个问题,也会回答很多。但无论应聘者如何回答,HR都会倾向于认为应聘者性格内向。

确认期望的行为的思维过程:期望-——问期望的问题——答案证实期望——期望被确认。

记得罗振宇在奇葩说中曾引用过爱因斯坦的名言——提出问题的人,绝非解答这个问题的最佳人选。

某种程度上也证实了这种确认期望思维的存在。

所以,我们在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多问问身边的朋友、同事,会更有易于问题的解决,会避免落入确认期望的行为的思维陷阱。

同时,这种思维也解释了自我实现预言的积极或消极影响。

以上是我今天学习到的两个小知识,与大家共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自我实现预言与确认期望行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spsa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