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知识点—— 二氧化碳的制取
驱动性问题——利用生活中的物质,如何选择最佳方案制取二氧化碳?
该问题既有挑战性又有趣味性。这个问题因为贴近学生生活而具有趣味性,其挑战性主要表现在:
一、不良问题
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物不是实验室中的药品中,而是生活中的常见物质,这就增加了难度,是一个不良问题。
二、实验验证
其挑战性表现在既要熟悉事实性知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又要通过经验或实验寻找稀盐酸与大理石的替代物。至于选择哪两种反应物,要通过实验的效益如安全性、反应时间、反应装置、生成装置的性能、环保等来权衡和决策。
四、目标定位
这个问题的难度还在于不仅仅是设计出实验,而且要定位如何利用生活中的物品制取常见气体。
五、高阶思维
(一)分析及评级
(1)生活中可以代替碳酸钙的物质如鸡蛋壳、小石子等。学生要对这些物质比较、选择,同时考虑鸡蛋壳的粉碎、小石子的粉碎与反应速度、实验安全等因素。
(2)生活中可以代稀盐酸的物质如食醋、洁厕灵等。学生要对上述物质进行权衡和决策,同时要考虑这些物质的性质,考虑成本、反应速度等。
(二)创造
最后,创造性地设计出气体制取装置。
(三)自我认知系统
该问题学贴近生活,满足学生探究欲望,激活学生潜力,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內驱力,学生全身心投入成为现实,开启了马扎诺所说的自我认知系统,符合青浦经验的情意原理。
(四)元认知系统启用
学生要从多个实验中选择最佳方案,其中对每个实验要进行从目标、内容、策略、尾气收集及处理、到实验反思等运作,比较、优化,是马扎诺提倡的元认知能力的具体践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