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深度思考
数据时代的自我救赎

数据时代的自我救赎

作者: G小姐的自由世界 | 来源:发表于2019-07-28 07:32 被阅读0次

    在数据时代,要想不被信息洪流淹没,唯有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强大的数据处理器。

    除非你隐居山林,否则都不可避免地要接受一大堆信息的轰炸:朋友圈、群组、公众号、新闻、微博、短视频,各种app的更新。这些信息的背后往往都是对人性的深谙,很容易让人陷入这股旋流中不能自拔,而且往往是无意识的,就算是有意识,也还是会一边自责懊悔却一边踏入其中。整天低着头看手机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有谁不知道这样不好呢?

    而面对这么一大堆信息,逃避是不可能的,更有效的做法是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信息关系系统,把无序的信息整理成有序的便于吸收的知识输入大脑。下面就简单分享下个人的一些经验

    一. 根基:梦想和计划系统

    要想在世俗有所成就,梦想一定要有,并且一定要写下来(曾经写过分享,参考《写下你的梦想吧》),最好每天翻看。然后便是计划系统:年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日计划。

    要注意的是,梦想不等于计划,梦想是航向,计划是行动,而很多人往往只有计划,而没有整体的大致方向——没有方向的航行是徒劳的。而怎么确定航向呢?关键是敢想。

    梦想和计划系统,是整个信息处理系统的核心,起到根基的作用。****接下来的所有细枝末节,都是为这个而服务的,不然没有任何意义。要是还没有建立自己的梦想和计划系统,赶紧做起来吧。

    至于形式,看个人习惯。例如我自己是把感恩清单和梦想规划卸载有道云笔记上,这样方便随时翻阅,而且支持可以同步;而年计划和周计划则是用一个专门的muji手账本,质量好的本子会给你更好的体验,让你更想去坚持,日计划则是用玫琳凯专门的记事本。

    二. 分支

    当建立好根基后,接下来就是一些更具体的技巧了,我分享一下自己的处理tips。

    1. 选取信息源和筛选信息

    信息太多,对其先进行过滤十分必要。

    先大概选定需要阅读的信息类别,包括但不限于:为了实现梦想自己需要打造的技能、知道得太少想要扩充认知的领域、爱好相关的内容等等。

    然后在此基础上尽可能选择相对更优的信息源,即相对更专业,而且无关信息更少,能让你更专注于自己想要的信息上,避免了注意力的分散(可是现在很多app为了尽可能让用户多停留,想方设法吸引你的注意了,唉……)。

    例如我个人想要在瑜伽和灵性的路上不断精进,就关注了两个相应的公众号;在美容行业创业,就下载了小红书,加时尚穿搭和美妆类公众号;想要提升审美,就下载了花瓣、behance,也相应关注了两个排版达到神仙级别的公众号;需要了解一些时事和评论,就关注了几个相关公众号;需要看书看电影加书评影评,就下载了豆瓣……

    总的来说,在这么多信息源里面,还是更喜欢微信公众号,这几年的改变也多亏了一些优质的公众号。而同等类别的公众号,一般关注两三个就够了,太多也看不来,并且把最优的公众号置顶。

    一旦确认了信息源后,每天的阅读内容便围绕上述进行,其他很多无关的信息全部丢弃掉,或者只是偶尔浏览。什么微博热搜、娱乐新闻……还是算了吧,精力有限,还是把它花在更重要的事情上为好。再说要是某个新闻真的劲爆,你不需要主动去看也会知道的,因为肯定会出现在朋友圈或是身边人的讨论中,然后让他们告诉你就行了。如果你不知道,那可能只说明那个信息还不算很火。

    2. 固定时间浏览

    这是重点。

    选定了信息,每天最好固定时间去阅读,全情投入20分钟比分散的四个5分钟效率更高。例如每天会固定一段时间看小红书,其余时间一律不看,不然信息永远是看不完的,就像个黑洞,不知不觉地把你吸进去。

    公众号也是如此,现在在改版后,一打开公众号不再是以前那样是公众号的列表,而是信息流的形式。当然即便如此,在公众号浏览时间里,我还是会打开公众号列表,把那几个置顶的公众号按优先级别先看一次,然后有时间再看其他的。

    朋友圈等等也最好用固定时间浏览。浏览上面这些即时信息的时间可以放在比较短的空闲时间里,例如等车等地铁等电梯,或是上班休息的间隙。除此以外,每天应该留出一大块的时间进行深度阅读,看书——即时信息永远不能取代看书

    3. 信息的整理

    光看是没有用的,要进行消化和输出,除了可以与别人分享自己的观点,还可以整理头脑中乱如麻的信息,将其归类放进自己的知识框架里。****这里可以分成记录+输出两部分。

    首先是记录。

    针对即时信息的记录,我自己一般只用朋友圈:每当看到很好的文章后,转发到朋友圈并且写上自己的总结和思考(一定要自己进行归纳,不然直接转发是没有用的);看到一句很好的话,或是头脑中突然闪过什么很好的话,也记录在朋友圈。

    当然,以前自己也用过印象笔记,把一些很好的文章、网页等等直接保存到里面(印象笔记也有这个功能,还算方便),但后来发现保存了以后根本不看,而且微信搜索的功能也算强大,每当自己想要某个部分的信息时,一搜便有,于是后来便放弃了这种做法。

    针对读书时的笔记和书评,则最好是另外用一个笔记本记录了,更推荐用电子笔记,省去了抄写的时间耗费。我自己用的是OneNote,加豆瓣和晒书房进行读书标记和书评发布。

    当然,输入一定是为输出服务的,换而言之,如果自己发现记了一大堆东西后,很少去看,那不如不记。为了记录而记录,就像以前我用印象笔记来手机文章那样,是没有任何作用的。而我记的读书笔记最终都是为了写作和思考而服务的。

    其次便是输出。

    朋友圈绝对是一个很好的输出工具,可以记录生活、偶有的灵感,同时因为编辑时超过七行字便会自动折叠,所以还可以很好地锻炼你的简洁表达力(之前写过文章分享,见《谈谈朋友圈》)

    其次便是写作——别觉得写作是一件有多么困难的事情,其实只需要写就可以了,其他别管那么多,每天写个20、30分钟,奇迹就会发生,不论你写什么。关于写作的分享,之前也写过四篇文章分享过,可参考:

    半年写作经历的总结

    写作的魔力

    写作,也是一种禅修

    再说写作

    最后,当真正开始写作后,可以开一个公众号记录。当积累到一定规模,列出自己的文章目录后,就会感觉十分自豪了——把头脑中的凌乱思维变成具体文字了!才是自己的知识框架!

    三. 总结

    信息处理,其实就是在与自己人性弱点的斗争,因为现在的文章标题、app形式都以吸引人注意力为目标,随时随地可以让本来只想搜点资料的你流连忘返,时间不知不觉就窜走了。

    但无论做什么,只有专注才能取得最大的成效,过度沉溺于即时的信息只会让大脑疲惫不堪。处于「心流」状态下,人也才会有极大的幸福感。

    所以无论外面的世界怎么变,专注的时间一定要有。要培养专注的习惯,一开始可能要动用一点意志力,使用一些强制手段,例如关掉朋友圈提示、让手机静音甚至关掉手机等等。先让自己尝到专注的甜头,随后再慢慢地放宽环境。

    最后,说容易做很难,我自己也还在为这个问题苦恼不堪的呢,例如还是经常会因为刷微信而浪费掉了很多时间,又控制不住。但无论如何,总有办法的,精力和注意力永远是最宝贵的资源,要保住。


    附:相关文章

    找回你的注意力

    为什么总是忍不住看手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数据时代的自我救赎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squr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