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谷幽兰

作者: 小小的叶 | 来源:发表于2017-08-01 20:19 被阅读0次

    客厅的顶灯坏了,换了一个有三组光亮的灯。第一组,白灿灿的,很刺眼。第二组,黄亮亮的,很晃眼。第三组,介乎于白、黄之间淡白淡黄的温凉色,眼睛就舒爽了。

    于是夜和着温凉的光,给心多出了些许的安静。茶,是新茶。嫩绿的叶,像刚刚采摘下来似的,叶微微地卷着,散着清淡的香。泡茶入杯,叶在杯中漫卷,清香便随了水的热气扑面而来,诱了心脾。茶,是去陕南时,同学刚送的,翠绿的盒中装着四盒翠绿的小桶,那绿像新茶的颜色,温润而清新。因是新茶,回家后送给朋友一人一小桶,朋友立马沏一杯茶,微闭眼嗅之曰,好茶!好茶!

    喜欢在夜中,忙罢白日里的琐事,坐在客厅温凉的光里,放空自己,或看书,或品茶。窗台上的花,绿叶的品种多,它们漫开长枝,绿意正盎然。这样的花不娇贵,好抚育,隔几天浇上水也就绿油油的。窗台角边,有一小盆小小的不知名的花,是母亲给我的,刚到家时,还茂盛得长了一大盆,可后来,枯萎了,抢救了半天也就剩下那么小小的一枝,原以为它也会枯死,可隔几日,它悄悄地活了过来,在这个春日里还开了小小的花,静静地挤在一群绿色中,像闪闪的星星。我没有什么名贵的花草,花就像我的人一样,自在随性地生长。

    而朋友家的花,却精致到了极点。不说他家后院的桂花树八月里花香满院、也不说他的菜地夏日里多么郁郁葱葱,更不说他爱心泛滥收留下的流浪猫如何贪吃,单就是那一盆盆恬静淡雅的兰花被主人养得极好。长长的细叶似少女纤细的腰身,亭亭玉立,疏散开的叶子形状像精工细画的素描一样,高雅中带着一种品质。坐在夜色里喝茶,抬头时,那兰花像友人、像知已,悠然地等候着与你眼光相交,听你诉一厢心事。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这是李白的《古风》。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赞誉兰花。中国人历来把兰花看做是高洁典雅的象征,兰被誉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以“兰章”喻诗文之美,以“兰交”喻友谊之真。还以兰表达爱情之纯洁,如,“气如兰兮长不改,心若兰兮终不移”、“寻得幽兰报知己,一枝聊赠梦潇湘”。近日,从同学处知晓一本《空谷幽兰》的书,起初只是欣喜这个书名的雅致。后来买了书,在那个雨夜里,喝茶读书,让自己进入了一场寻觅探究中国隐士的旅程之中。期间的煎熬、思索、忧伤、同情、感知等等时时在心中翻腾,用如饥似渴、废寝忘食、爱不释手这些词来形容那刻的心情也一点不为过。

    《空谷幽兰》是美国汉学家比尔·波特通过20世纪八九十年代多次亲身进入终南山等地探访寻觅隐居的中国现代隐士的经历写就的一部关于中国的“寻隐之旅”之书。原以为这样的书像一些游记一样,记录一些事物,却不想,作者描写的语言很温情,很优美,他将这一“寻隐之旅”从道教、佛教、老子、孔子、居士、比丘尼、帝王将相等等历史人文、山水风景一一娓娓地道来,让人很难想像这本书是出自一位外国人之手。

    “自古以来,隐士就那么存在着:在城墙外,在大山里,雪后飘着几缕孤独的炊烟。从有文字记载的时候起,中国就已经有了隐士。”“他们与时代脱节,却并不与季节脱节,他们弃平原之尘埃而取高山之烟霞;他们历史悠久而又默默无闻--他们孕育了精神生活之根,是这个世界上最古老的社会中最受尊敬的人。”“这些隐士在云中、在松下、在尘世外,靠着月光、芋头和大麻生活。所需要的只是一些泥土,几把茅草,一块瓜田,数株茶树,一篱菊花,风雨晦暗之时的片刻小憩。”书中这样描写作者寻访隐士的过程及隐士生活的画面。书中配的照片,人物质朴、风景奇俊平添了书中文字的色彩,让人观而叹之。想像出在那山的深处的山静悠远、人静悠长,山泉是清亮的,山风是清新的,连古旧道旁的杂草都夹杂着落花的清香。这难道不是神仙之地吗?最后,书的结尾处:“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真是点睛之处。

    合上书,夜色已深,窗外的雨依旧淅沥,远处楼宇的灯光在雨夜中闪闪晃晃,这时,想念着书中的一些情节,那些个茅蓬、那些个岩洞还有寺庙及作者寻访过的隐士们,他们是怀了怎样的心绪独处深山?就是读罢了书,我也想不明白。

    一曲许巍的《空谷幽兰》回荡在屋中,于是,心念寂静。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空谷幽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srs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