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llo,我是老叶,一个不断进击的奶爸。
家有二宝,姐姐球球6岁,弟弟火火4岁。希望你喜欢我们家的故事。
今天放学回到小区后,球球突然不见了。
奶奶心急如焚地找了半天,
到处问人、爬楼、调监控、去她同学家找、满小区跑…...
但还是没找到。
后来才知道,原来球球带着同学 ——没知会奶奶—— 就跑到另外一个同学家玩了。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所以当奶奶终于找到球球的时候,她非常生气,折下树枝打了球球。
奶奶想让让球球记住这个教训!
我在电话里听到奶奶的告状时,也很生气。
“为什么老是擅自跑到别人家玩?”
“为什么就不懂得和奶奶说一声啊?”……
这样的念头一个接一个地冒出来。
要是换了以前,我肯定会好好训她一顿。
但现在的我,已经不一样了。
回到家的时候,
我一句批评的话也没有说。
“球球马上6岁了,肯定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心里肯定是内疚和不好受的。
这时候大人再批评她,反而会伤害她的自尊。”
这是我内心的想法。
这就像你在公司搞砸了一个工作,你自己也很内疚、心里也不好受,这时候如果领导再过来当众骂你一顿,你是不是更郁闷了,是不是连继续工作的热情都没有了?
但如果领导没有再批评你,而是鼓励你继续努力,相信你能做好,你是不是会心存感激、有更大的干劲、下决心一定要把工作做好呢?
所以我回到家的时候,一句批评的话都没说。
但当球球拿着绘画本给我看的时候,我再也无法淡定了。
那上面歪歪扭扭地写着几个大字:
“巨奶奶、巨爸爸”
这是什么意思呢?
原来她是想写“恨”,但是写不来,写成了“巨”。
被奶奶批评后,她想到的不是改变,而是恨。
看到这个,我心里非常明白,奶奶这种教育方式完完全全失败了。
看着球球哭肿的眼睛、委屈的表情,我决定立即和她好好聊一聊。
聊完之后,我才发现,事情根本不是想象的那样。
原来是球球的女同学不小心就摔倒了,当场流了血。
球球很着急,就想带女同学回家涂药。
但是到家门口的时候,才记起来自己没带钥匙。
于是,她想到了一个好办法。
她们往上走了一层楼梯,到了21楼—— 她们一个男同学的家,他们家有药。
到了门口,女同学不敢按门铃,球球也不敢,但纠结之后,她鼓足勇气按下了门铃。
接下来,男同学妈妈给女同学涂了药,然后几个小朋友开开心心地玩在一起,球球也把通知奶奶的事情忘到了九霄云外。
结果,当球球被找到的时候,气急败坏的奶奶用树枝打了她好几下......
在这件事情中,我能理解奶奶的心情,但不认同她的处理方法。
没有了解事情的经过,就冲动地批评和体罚,除了打击孩子、让孩子感到沮丧之外,起不到任何正面的作用,甚至还滋生了孩子心里的恨意。
在这件事情中,虽然孩子没做好(忘记通知奶奶),
但她内心充满了善意——帮助受伤的同学,而且她还能想到寻求同学家长的帮助。
我觉得应该表扬!
并不是说家长不要批评孩子,有时候简单的一句提醒就够了。
就像手割破了自然会感到疼一样,孩子犯了错、闯了祸,不用你说她也知道自己不对,她心里会内疚和痛苦。
这个时候,如果大人再气急败坏地教训、责罚孩子的话,只会让她的自尊心再次受到打击。
事实上,不用批评,孩子自己会改变的。
我们需要做的只是信任,发自内心地相信她自己会成长。
如果一定要做点什么的话,我觉得是肯定。
找到一些她值得肯定的点,表扬她,给她更多的自信。同时也一起想想办法——“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在这次事件中,我看到的是孩子的优点,比如“热心帮助同学”、“懂得寻求帮助”和“鼓足了勇气按门铃”。
而且我们也一起想出了好办法,就是随身带上电话手表,保持和奶奶的联系。
在表扬完孩子后,我看到她的眼里,似乎有了一些不一样的光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