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又浅薄了!原本打算两天读完来个清单体的。昨天读前面几章的时候,我觉得还比较浅显,今天就被打脸了。明显又是一个比我思维高杆很多的作者,以致于我三个小时读了两章而已。多数例子我都想了挺久。
打卡书籍 《和时间做朋友》 D2
页数:精读第4-5章
这两章看上去基本上跟时间一点关系都没有,但的确也是我最近最感兴趣的两个主题:学习和思考。收获很多,每个主题列举一个点。
学习:作者用自己的经历证明,人们会因为“不知道学习这个它有什么用?”同样的原因做出完全相反的选择。少数人选择学习,反正技多不压身,也许某一天就用上了,习得的技能和积累的经验某一天变成了心智的一部分;多数人选择不学习,无法知道这个知识对自己有没有用,没有这个技能也无法亲身体会,也许多年以后后悔当初没有学。
➡️ 我理解后面的这个选择,根本上是懒惰。而懒惰很容易成为惯性。如果不主动学习去发掘这个技能有没有价值,而某天可能发现了它的价值了,你也只是觉得可惜而已,偶然遇到其他的学习机会,同样会选择放弃。拒绝学习的惯性就形成了。也就是持续性懒惰。《少有人走的路》里面也提到懒惰是阻碍心智成长的最消极因素。我本人就是一个间歇性亢奋,持续性懒惰的典型。
思考:哲学家罗素说“很多人宁愿死也不愿意思考”。可见多少人有脑子也不想用,或者是有脑子不知道怎么用。事实上独立思考根本不是一个想象中那么复杂的事。只是在从外界知道了一个结论,自己动脑倒推一遍,看看有没有不合逻辑和有漏洞的地方,结论是不是值得推敲,站不站得住脚。不愿意独立思考,就很容易迷信权威,被人带着走。迷信权威本质上是人们面对未知而恐惧,希望在权威那里获得确定的答案。而事实上所谓的诉诸权威也是个非常值得辩论的事情。权威不一定都正确,权威也是人可能有认知偏差,何况有的权威滥竽充数的也不少;当然一杆子打死所有权威也不对,总还是有真正的专家。
➡️我理解的思考的目的就是帮助我们把那些不清楚的概念清晰化,把接收到的信息尽可能的通过推理甄别真伪。权威的观点需要辩证地看待和善加利用。
罗素的话下半句是“事实上,他们确实死得很快”。
那么,如果不想死得很快,脑子还是用上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