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让生活美好想法读书
冯骥才散文集《灵魂需要独处》读书笔记

冯骥才散文集《灵魂需要独处》读书笔记

作者: fly心情 | 来源:发表于2023-06-25 13:50 被阅读0次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冯骥才,中国当代作家、画家、社会活动家。
本书是冯骥才40年心灵散文的沉淀之作,写给每一个喜欢独处又渴望交流的现代人。共收录46篇极具代表性的散文佳作。

冯先生以一颗细腻灵巧的心,用平缓优美的笔触,将生活中的点滴之美描写的十分生动,别具一格,让读者徜徉在他的文字中,静享其中。 
冯先生曾说:“孤独通向精神的两极,一是绝望,一是无边的自由。”当你学会独处时,灵魂才能诗意地栖居,人生才能安然地度过

书中我最喜欢的文章有:《书桌》、《猫婆》、《挑山工》、《古希腊的石头》、《精神的殿堂》、《孤独者的自由》、《精神的殿堂》、《原作的力量》、《我的“三级跳“》、《往事如“烟”》等,以下是我摘录其中的精彩语句:

独处是一块橡皮,擦去生活的灰尘,才能显露灵魂本来的颜色。
——封底

生活就是创造每一天。
我们今天为之努力的,都是为了明天的回忆。
正像保存葡萄最好的方式是把葡萄变为酒,保存岁月最好的方式是致力把岁月变为永存的诗篇或或卷。
——《日历》

从属生命的事物。一定会永远地记忆着生命的内容,特别是在生命消失之后。
物本无情,物皆有情。
——《往事如“烟”》(本文回忆作者和他父亲戒烟的故事)

文化是有个性的。文化的全部价值都在自己的个性。
文化相异而并存,相同而共失。因此文化交流不是抵消个性,而必须是强化个性,谁又能这样做?
——《意大利断想》

冯骥才写意水墨画 心中十二月 安寂

印刷、拍照、录像,都是复制,复制只能再现作品的外貌,无法表现原作的生命。
生命是创造出来的,永远不能复制出来。
艺术家用生命创造生命,用灵魂铸造灵魂,当他完成一件作品之后,便把一部分生命留在原著里,这生命可感可知。
一旦把他们拍成照片印刷出来,尽管表面的一切依然如故,但它的质感、量感、触感,以及所有活生生的生命感觉便全然失去。
立体变成平面,尊贵变为廉价,灵魂被抽去,生命被泯灭,徒具形骸。
艺术的力量,说到底是一种生命的力量。它保留在独一无二的原作里,这也就是唯原作才富有的力量。
去画廊,去博物馆,去艺术品展览会看原作吧!
你想真正认识一个人,就不能只看他的照片。(文中以米开朗琪罗巨大的雕塑《大卫》和罗丹的名作《吻》为例)
——《原作的力量》

冯骥才写意水墨画 奔泻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一篇是《我的“三级跳”》,文中讲述了作者曾经做过的三个行业,分别是:篮球运动员、画家、作家。跨度之大,难以想象。作者小时候非常顽皮,对学习不是很上心,最喜欢的事就是打球和画画(连上课都在画)。一放学就跟小伙伴打球去了,中学时被一个篮球教练看中,并走上了篮球运动员之路,这期间他酷爱看书,之后身体受了伤,于是改行画画,再后来他觉得自己相比画画,还是更热爱写作,并曾在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文章,从而走上了作家之路。

冯骥才写意水墨画 山溪情切切

作者在文章中写道:
对于一个从事文学的人来说,他的全部经历、全部爱好、全部知识,都是有用的,一点儿也不会浪费掉。一部成功的文学作品要囊括进去多么丰富多彩的生活!多么庞杂的生活知识、经验和感受!作者只会常常感到自己生活浅薄,知识狭窄和贫乏,缺陷处很多,需要随时和及时加以补充。
绘画锻炼一个人对可视的美的事物的发现力、对形象的记忆力、对于想象和虚构的形象与空间境像具体化的能力。许多善画和精通绘画的作家(如曹雪芹、罗曼·罗兰、萨克雷等)对形象的描写都来得比较容易,得心应手,给人以似可目见的画面感。而文学的要求之一就是“要立即生出形象”(契诃夫语)。我深感有绘画修养,对写小说帮助可太大了。所以我现在也没有撂下画笔,而在写作之余,时时捉笔来画一画。
我其余那些庞杂的爱好,如地方史啦,地方风俗啦,民间艺术啦,古代文物啦,等等,对于我写作,都起着直接与间接的作用。
比如我写长篇历史小说《义和拳》和《神灯》时,这些平日所留意而积累下来的知识,都变成创作时极其珍贵而随手拈来的素材了。
我还喜欢音乐。尤爱听钢琴曲和提琴的独奏曲、协奏曲,以及大型交响乐。它们启发我对美的联想,丰富情感,给予我无穷、复杂和深远的境界。各种艺术在本质上都有着许多共同之处。
长篇小说很像一部大型交响乐,小说中人物之间的穿插不就同交响乐里各种乐器的配合一样吗?一部书中的繁与疏、张与弛、虚与实、高潮与低潮,与一部乐曲中起伏消长的变化多么相像!在音乐欣赏中,可以悟解到多少文学创作中应该遵循的艺术规律啊!

冯骥才写意水墨画 欸乃声中渐入梦

这本精选散文集蕴含了作者深刻的思想,这些思想的火花,我想应该都是作者在独处时迸发出来的吧。每次我读这本书时,也都是在我独处时翻开它,仿佛打开书的那一刻,世界都变得安静了下来,那一刻,时间仿佛才真正属于我。
每次读完,都会让我掩卷沉思,让我对这个世界以及这个世界上生活过的人,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和理解,以至于让我一篇接着一篇,一本接着一本的读下去,我想这就是文字的魅力吧!

相关文章

  • 曾读“挑山工” 再赏“珍珠鸟”

    ——品味冯骥才先生散文集《珍珠鸟》 三十多年前正是冯骥才先生的一篇“挑山工”,把泰山的初步印象勾勒在...

  • 文摘

    平庸的人用热闹填补空虚, 优秀的人以独处成就自己。 ——冯骥才

  • 孤独的灵魂需要独处

    以前,关于孤独,我的理解是“孤单,没有朋友”。慢慢长大才知道,孤独实际上一个人自觉地独处的一种生活状态。 ...

  • 独处时蓄力

    冯骥才说:“平庸的人用热闹填补空虚,优秀的人以独处成就自己。” 独处的时光里, 藏着你未来的样...

  • 独处时蓄力

    冯骥才说: “平庸的人用热闹填补空虚,优秀的人以独处成就自己。” 独处的时光里,藏着你未来的样子。 1988年,一...

  • 独处的时光里

    冯骥才说:“平庸的人用热闹填补空虚,优秀的人以独处成就自己。” 独处的时光里,藏着你未来的样子。 1988年,一个...

  • 《冯骥才散文》 灵魂的巢

    时间对生命用减法,对生命所创制造的却用加法。 ———冯骥才 自从我们学写作文时,最早写的是叙事文,写日记(仅...

  • 2022-03-11

    一) 人生需要独处、独处是人生的刚需。 如同人要和别人交朋友一样、人也需要和自己交朋友。 如果灵魂可以跳脱身体的束...

  • 无效社交的思考

    “平庸的人用热闹填补空虚,优秀的人以独处成就自己。” ——冯骥才 “我避开无事时过分热络的友谊,这使我...

  • 灵魂归宿

    灵魂归宿 飘荡、幽寂、独处 即等择处而归 灵魂归宿 这是人性本能的需要 人性本能的句号是归宿 是人性,就需要找块干...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冯骥才散文集《灵魂需要独处》读书笔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swb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