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第二章“改过之法”提到“然人之过,有从事上改者,有从理上改者,有从心上改者;工夫不同,效验亦异”。只是认识到自己的过错、改正自己的过错还不够,还要讲究改过的方法。
“从事上改”是最简单的,今天发现一件事做错了,下次再遇到同样的事就改变做法。这也是最难的。在现代社会中,我们每天遇到的人和事数不胜数,难道每次都要先做错一次,下次才知道怎么修正?那样未免犯错太多了吧。了凡先生也说“强制于外,其难百倍,且病根终在,东灭西生,非究竟廓然之道也”。对每件事一事一议,事后反思判断有没有做错固然也是一个改过的方法,比起懵懵懂懂甚至知错不改不知好了多少,但如果能在事前判断事情对错,不要犯错不是更好吗?
“善改过者,未禁其事,先明其理”。我们只要明白了对错的道理,“从理上改”就可以在事情发生前进行判断,就可以避免犯错。遇到什么事情都先想一想、转个念,本来悲观的想法也可以变得积极一点,本来要犯的错就不再犯了、想生的气就不再生了。“从理上改”固然不错,防患于未然,但毕竟还要一个转念。有了这个转念,说明我们的反映还是从头脑发出的,还不够走心,也说明我们的心和脑不一致,容易处于“道理都知道,就是做不到”的境地,也容易出现心脑不一,虽然知道应该这样做,但心里还是觉得不舒服的情况。
了凡先生提出了“从心而改”,“过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动,过安从生?”,只要“一心为善,正念现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这样一来,所作所为、一言一行都符合规则,身心灵一致,内心也不会有冲突不安,达到了孔夫子所言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了。
《了凡四训》中提到,“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出自我们内心,只要往内求,也只能往内求才能找到。张德芬老师也说到“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因此一切一切,无论好坏,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
“从心而改”固然是我们的终极目标,但以孔夫子的道行,也是“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此我们一介凡夫,还是先立足于“从理上改”,先明理,再修心,一步步遇见更好的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