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4自从有了微信答题,一年的时间里有一半都进行在各种答题,问卷调查活动。今天早上在做核心制度的答题时,开始之前,我知道最好晚上再答题,我不确定百分之百能答对,夜班有同事可以问问答案,但是在面对一柜子乱七八糟的文件要整理时,我依然打开了界面进行答题。答题结束了,果然错了一道题,心里不舒服。错了一道就拿不到答题的奖品了,之前的努力前功尽弃。
此时我开始思考,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尽管知道最好的策略和有保障的行动路线,我却仍然一次又一次地冲动,而这样的行动导致的结果又常常不符合自己的期望值,从而让我纠结,不痛快?为什么管不住自己的行为?理智为什么总是被下意识的行动所控制?
是潜意识在作怪吗?还是冲动在毁掉理智?为什么明知道是对的行为却不愿意去等待或者不能等待?没有什么外在逼迫我,是我主动选择了不明智的行为。
在刚才的答题行为中,也许是我待办事项太多,我的大脑乱纷纷,想清清静静,所以驱使我不要等待,尽管可能出错也要马上就做完这件事情。是潜意识在行动,催促我结束这件事情。而在买卖股票时,是另外一种心情,用即时的被涨跌挑动的情绪去做出了违背事后复盘时做出的决定?
一切都归因于我的不安稳,做事不能将冷静时的决策贯彻始终。相信这种行为不会只在我的身上出现,许多人也会有这种情况,那背后的真相是什么?带着这个都会今天我去读一读《认知突围》这本书,希望能解惑一二。
11-25 15:18听樊登读书讲《怪诞脑科学》,其中提到了人的大脑其实也是克鲁机,充满了不靠谱的坑。所以常常会出现本能反应掩盖了理性,也就是一些不理性的行为。例如人的不自律。
如何去应对这个问题呢?本书作者给出的其中一条建议就是预设自己的反应,批判性思考。这也是我想要做的。预设结果后克制自己的反应,尝试一下本能之外的解决方法。今天中午我就又出现了这种情况。早上为了让女儿多睡会儿觉,没有按时起床,计划中午读书打卡,但是画啦啦美术比赛的作品她弄丢了,必须重新画一张出来。时间紧急,所以她出去玩儿的时候,没有按照提前说好的那样(比别人提前回家),而且在其他小朋友走的时候她才回来,一下子又点爆了我。我愤怒之下恨不能揍她一顿,虽然并没有揍,但是我一拉下脸来,她瞬间变成了见到猫的老鼠,愤愤之下我严厉地批评她,批评完之后一如既往地苦恼,有什么用呢?对我害怕她也不会改变做法,我还需要找出其他的问题来。
比如按照培养习惯的原则,即使上一个任务没有完成,到了时间也要进行下一步。但是今天中午因为画画没有进行读书打卡,这导致读书打卡必须放到晚上。而晚上还有哒哒英语的课程,这又导致晚上的时间非常紧迫。有可能晚上还会重复中午的情形。如何应对的,预设场景非常重要,控制不理性行为,训练自己的大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