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欧阳崇一·良知与见闻》
欧阳德,字崇一,号南野,江西泰和人。礼部尚书,阳明先生重要弟子之一。
先生区分过真己(真我)与躯壳、本体(真我)之乐与七情(情绪)之乐。这篇文章先生进一步区分良知(真我)与见闻(思维)。
崇一来书云:“师云:‘德性之良知,非由于闻见,若曰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则是专求之见闻之末,而已落在第二义。’[崇一来信说,老师说过:德性层面的良知,不是来源于见闻,如果说多闻择善而从,多见择善而识。那是关于知识技能的,已经次要的了。]窃意良知虽不由见闻而有,然学者之知,未尝不由见闻而发;滞于见闻固非,而见闻亦良知之用也。[我个人看法,良知虽然不来自见闻,可是学习知识,未尝不是源于见闻。凝滞于见闻固然不对,然而见闻也是良知生发出来的。]今曰‘落在第二义’,恐为专以见闻为学者而言,[现在说的次要,是专门以学习知识技能的而言。]若致其良知而求之见闻,似亦知行合一之功矣。如何?” [如果是为了致良知而追求见闻,我觉得好像就是知行合一的工夫,这样理解到位吗?]
良知不由见闻而有,而见闻莫非良知之用,故良知不滞于见闻,而亦不离于见闻。[先生回答崇一,良知不是源于见闻,见闻是良知生发出来的,所以说良知不束缚于于见闻,同时,也离开见闻。]孔子云:“吾有知乎哉?无知也。”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第一义。[所以说,致良知是学问大头脑,是圣人教人最重要的。]今云专求之见闻之末,则是失却头脑,而已落在第二义矣。近时同志中,盖已莫不知有“致良知”之说,然其功夫尚多鹘突者,正是欠此一问。
大抵学问功夫只要主意头脑是当,[一般来说,学问工夫最重要的是目的正确。]若主意头脑专以“致良知”为事,则凡多闻、多见,莫非“致良知”之功。[如果目的是致良知,那么多闻多见都是致良知的工夫]盖日用之间,见闻酬酢,虽千头万绪,莫非良知之发用流行,除却见闻酬酢,亦无良知可致矣,故只是一事。[那么,日常工作,见闻应酬,虽然千头万绪,都是良知的外显,除了见闻酬酢,也没有什么良知可致,所以见闻与致良知是一个事。]若曰致其良知而求之见闻,则语意之间未免为二。此与专求之见闻之末者虽稍不同,其为未得精一之旨,则一而已。“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既云择,又云识,其良知亦未尝不行于其间,但其用意乃专在多闻多见上去择、识,则已失却头脑矣。[如果目的是,专门在见闻上去择识,就像现在的孩子上学学知识那样,已经失却头脑了。]崇一于此等处见得当已分晓,今日之问,正为发明此学,于同志中极有益。但语意未莹,则毫厘千里,亦不容不精察之也。[先生最后肯定崇一说:你这里的见识已经分晓,今天的问题,正是为了发扬心学,对志同道合的人极其有益。同时,说得不够清晰的话,就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了,也不能不用心区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