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耕耘,问收获

作者: 木加南 | 来源:发表于2023-08-10 18:14 被阅读0次

2023年8月9日下午,有幸坐下来做一名学生,听“乐德乐”老师授课《没有世外桃源,哪里都是生活!》

未闻其声先睹文案。

乐老师的文案入目简洁明了、素白藏雅,如清风徐来、似浅月铺案。

这一点,是一个文字创作者兼具的一种行为素养,其间囊括了他自身的审美习惯与个性具色,难得,也非常不易。

之所以能够、并且是在第一时间注意到他的授课文案特色,可能与我多年的俯身文案与报纸编辑工作有关。

在我的理念里,一个文字创作者,如若能够兼具细节,那一定是倾了心与用了力的。

条理清晰言简道来。

是做过猜想的,对乐老师的授课内容,尤其是对着他那个略带诗意的授课标题。

是迈步前行的,也是趋于成熟了的。

初识乐老师,我在做“文字之光”专题编辑,读其文,品其情。

如今听其授课,一如既往地言简意赅,从头至尾自带真诚,再一次聆其语,品其情。

心底里在感慨,感慨于老师的文字年华。与文为伴坚持日更,日日有进里找方向,年岁递更里勤钻研。

把文字创作携手为一个最最日常的生活习惯,进而成长为简书合伙人,这应该是文字创作的一种智慧台阶。

其间,浓缩了的,一定是老师今日授课内容里的点点滴滴,方方面面。

品,细品。

品,精品。

心有情怀愿其永随。

一个文字创作者,最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就是长期在读书与写文的浸染里热爱文字,心有情怀。

这应该也是文字创作者可以在文字这条路上可以走得越来越远的随身瑰宝。

在今日的课堂上,有幸、也更喜于老师提到“情怀”二字,它能够在最大程度上纠偏我们创作的初衷与方向。

心有情怀,文字有光,灵魂有爱。

耕耘收获皆是年华。

勤耕耘,问收获。

此乃万物生长不可规避之自然规律。

也是此番听乐老师授课之精华所获。

从进入简书最初到现在的目前,老师用他自己身后的脚印向我们布示出耕耘与收获的最佳视角,感恩老师的真诚与愿给。

如若同样从今日课堂的学习来问耕耘与收获,有平台可供听习,有“故乡记忆”老师无私组织,有老师愿意分享,如此般,已然是收获。

教学相长灼年华

读书行文,在持之以恒的前行中,如若抑或一定心有情怀,并且懂得适时进阶其为智慧价值,那必将就是文字人最美的灼灼年华。

这应该就是乐老师今日课堂之精粹。

下一个路口,愿我们都能触摸并抵达到,勤耕耘,问收获……

相关文章

  • 「解」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做人应该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因为收获不是自己能掌控的。 ——曾仕强 做人“不问耕耘只问收获”,那么他是...

  • 不问收获,但问耕耘,天道酬勤

    夜幕降临,在长武售后完,顾不上吃饭,又马不停蹄的赶往宝鸡。查了下高速距离得小300公里,低速翻山过麟游只要1...

  • 9.28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加油

  • 日记: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1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这句话是从《梁启超谈教育》中学到的。梁启超勉励子女做学问要“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即享受从...

  • 演讲稿《莫问收获,但求耕耘》

    莫问收获,但求耕耘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莫问收获,但求耕耘”。理...

  • 坚持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__曾国藩语录 译文:努力耕耘就好,不要去担心是否有收获,只要坚持耕...

  • 日更之后

    文|灵雀子 我们常说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但是走在写作这条路上,我们不妨既问耕耘,也问下自己的收获。注意,我说的收获...

  • 2020-07-09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 曾国藩座右铭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 070 - 曾文正公嘉言抄

    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勤耕耘,问收获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sxzp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