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绘画心理技术在儿童成长中的教育应用。本章共三节,内容分别是绘画心理技术在情绪管理上的应用,在行为管理上的应用,在关系管理上的应用。
第一节绘画心理技术在情绪管理上的应用。首先是情绪情感问题在绘画中的表现,这是绘画心理分析技术的基础。书中一共列举了七种情绪在绘画中的表现。一,愤怒。愤怒情绪一般可以通过人物的表情直立的头发。牙齿,冒着黑烟的烟囱,刀剑鲜艳的颜色以及其他尖锐形状的物体来表达,还可以通过画面所传递的意境来表达。
二,烦躁。烦躁情绪可以通过画面不整洁凌乱。或者无序来表现,比如房树人的涂黑或者有阴影。颤抖型,凌乱的树冠或者树冠上有伤疤。人物浓密凌乱的头发或者头发的朝向杂乱等方面
三,抑郁。抑郁情绪可以通过树木,人物和天象等很多方面来表现。在树木方面,可以通过低矮树,枯树,稀少叶子的树或者叶子掉落的树,果实掉落的树,柳树等来表现。在人物方面,可以通过忧伤的表情,涂黑的嘴巴,手背在身后等来表现。四,悲伤。悲伤的情绪可能通过人物的表情来表现,比如流泪,嘴角向下。眉毛扭曲可能通过其他一些能表达悲伤情绪的情景或物体来表现,比如常常的雨丝,也可能通过图文描述来表现。
五,恐惧。恐惧情绪,通过独有的恐惧物体如骷髅,鲜血,死人等来表现,也可以通过一些恐惧的代表形象,比如巫婆,鬼怪等来表现。
六,孤独。孤独情绪常常以冷的色调,高的明度出现,比如星空,陪伴的小动物,小草等物体来表达,画中人物常常形单影只,或者画面有离散感。
七,焦虑。焦虑情绪主要通过画笔的反复涂抹来呈现。比如加强的房屋地基线,有阴影的房屋左右墙,涂黑的房顶。涂黑的双腿,涂黑的领带等等,线条过分粗大,反映出绘画者的紧张,焦虑。大多数的心理问题都来自情绪,如果家长能够通过一张绘画发现自己或识别孩子的情绪。并且能够顺应情绪疏导情绪,就能起到很好的疗愈效果。
用绘画心理技术处理好家长的情绪。这里列举了两个案例。一个是因自身经历而焦虑不安。可以用积极暗示法和积极想象法来缓解家长的焦虑情绪。家长要用一颗平常心对待家里的普通孩子,不要拿自家孩子的弱项和其他孩子的强项去比较。要清楚自家孩子的优缺点,避免盲目比较。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碰到很多问题。家长应该收起焦虑,放松心情,以陪伴的姿态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一起迎接挑战,享受成长过程中的苦和乐。另一个是因完美主义而焦虑。要处理好情绪,首先要接纳自己感受到的压力,勇敢面对各种困难,积极自我暗示我能行,我可以,同时保证有充足的睡眠,从而化解心理焦虑。其次,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使身心松弛,比如阅读书籍,听音乐,户外运动等。最后与家人相处的时候,一是避免将负面情绪带给他们,二是在他们面前可以坦诚,比如跟他们说,因为工作上的事情,我今天很烦躁。就能取得家人的理解和关心,缓解焦虑。当父母学会了如何调节和管控情绪,夫妻之间能够良性互动,孩子的幸福感也会提高。
用绘画心理帮助孩子识别和表达情绪。管理情绪的第一步就是能识别出自己的各种情绪。家长可以随时指出孩子的各种情绪,激动,失望,自豪,孤独,期待等等,不断丰富孩子的情绪词汇库。绘画以非语言表达方式将自己表象的和潜意识的情绪情感直观呈现在纸上。通过这个过程,孩子能疗愈自己,释放自己。如果家长能够看懂话中的意义,帮助孩子识别。表达疏导情绪,促使孩子进一步理清自己的思路,对于孩子成长将是一件非常有利的事情。
父母之爱是其他任何一种形式的关爱都无法取代的。缓解孩子的焦虑情绪,首先要鼓励孩子描述一下自己的感觉与想法。这样的过程在心理学中称为情绪进化。家长可以安排时间和孩子独处,鼓励孩子说出心中的担忧,说出自己的感受,可以很大程度缓解孩子的焦虑。随后再根据孩子的具体问题,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帮助孩子直接面对,让其担心,害怕和焦虑的问题。家长要自己设出时间来,真正了解孩子的情况,孩子的问题也就能迎刃而解了。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的苦恼需要宣泄,而父母要做的就是陪伴和倾听。
第二节绘画心理技术在行为管理上的应用。九至12岁的孩子主要存在的厌学行为,欺凌行为,青春期早期行为,适应不良行为这四大类典型行为。我们可以通过绘画心理分析探寻孩子行为问题背后的故事。
一,厌学行为。厌学心理是指学生消极对待学习活动的行为的心理反应,主要表现为学生对学习认知存在偏差,情感上消极对待学习,行为上主动远离学习。厌学原因的共性分析:学生自身因素,家庭教育方式不良,家庭结构的影响,如留守儿童。厌学行为在画面中的呈现要素:抽象逻辑思维成熟晚,树冠相对树干比较小,或屋顶比较小,房屋墙体高大于宽或头部比较小。这些要素同时满足的话,不符合这个年龄段儿童的绘画发展特点。这些因素说明抽象逻辑思维成熟晚。画面中呈现有鸟,蝴蝶,动物等内容丰富,体现画者内心有过多要求裹时多。不同样的水果体现画着目标,想法多,孩子无法实现过多的要求或目标的时候,就会出现无力感,出现厌学行为。画面非常精美,涂色均匀,未出矿关注每一个细节,绘画时间过长,体现追求完美的个性。这样的个性特征专注一件事情,用时长就顾及不了其他事情,时间久了,孩子也会出现无力感,开始厌学行为。画面出现多处涂抹痕迹,体现画者对各方面的否认,内在价值感低,学习无动力。
二,欺凌行为。欺凌行为的共性分析:欺凌是在受害者未能保护自己的情况下发生的,包括肢体言语或非言语性的伤害。有时是欺凌者对受害者进行重复性的物理攻击,有时是给受害者起侮辱性绰号,嘲笑受害者。传播关于受害者的消极谣言等。欺凌行为在画面中的呈现要素:画树屋,人在房屋内,左边切断的房屋等体现孩子出现了退缩,逃避的行为。树干在树冠那封闭,没有门窗,张大嘴巴,露出惊恐的表情等体现被欺凌后受到的伤害。人物倾斜呈现心态的不平衡,双手平举呈现对环境的不适应。不对称手臂,心理发展可能出现不平衡的表现,这些要素体现了欺凌行为对孩子造成的影响。
三,青春期早期行为。在画面中呈现的要素:关注性方面,比如画面中出现鼻子涂黑,烟囱涂黑,倾斜的烟囱,圆筒状烟囱等。画面中矛盾的地方,比如比较大的门,较小的窗户,遮挡的窗户。树很大,被画面上切断。树枝上的人,体现当下心理发展的矛盾性。青春期恋情,画两个人在一起的场景或成双成对出现的事物。四,适应不良行为。适应不良是指个体不能根据环境的要求改变自己或积极作用环境并改变环境,由此产生各种情绪上的干扰,妨碍个体从事有效学习和积极探索的活动。从心理上看,适应不良表现在自我意识水平低,不能客观评价自己,产生严重的自卑感。从行为表现上看,表现为攻击性强,自我封闭。适应不良行为在画面中呈现的要素一对自我评价低。画面中人物比较小火柴人,人物五官不清。或不画人物。二,自我封闭画面中出现围栏,
书上用了13个案例来对四大类典型行为问题进行示范解析。绘画的神奇魅力在于它可以淋漓尽致的展示孩子的内心世界,对进一步了解孩子的心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三节绘画心理技术在关系管理上的应用。本节从亲子关系,父母关系,二孩儿关系,同伴关系,师生关系,学业关系以及自我与内在的关系这七个方面呈现了九至12岁儿童的不同绘画作品示例分析。从中我们发现,绘画是儿童表达自己的重要方式,是儿童内部世界外化的过程。通过绘画,儿童既可以把自己的个性情感表达出来,又可以把自己和外界的各种关系呈现出来。同时,我感到教育孩子责任重大,首先是家长多去关注自己的孩子,以平等,尊重的心态去用心倾听和正确引导孩子,力求在他们成人之前和孩子一起学习,成长为更加健康健全的人。其次是老师。老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一定要提高自己的修为,去影响孩子朝向积极正向的方面发展。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