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输油处于2002年4月成立,是以原油储输、生产建设为主的专业化输油单位。工作区域覆盖宁夏、陕西两省4县(盐池、靖边、定边、吴起)16个乡镇,管护靖惠、姬惠、姬塬联络线、吴定、姬马、姬马复线、刘吴线等7条共500余公里的输油管线。沿线建有16个站点、21个原油入口和3个出口,承担着长庆油田靖安、盐定、姬塬、吴起、铁边城5大产油区的第三、四、五、六、八、九采油厂和第二输油处的原油外输任务。总储存能力216万方,总外输能力1300万吨/年,是长庆原油北上输送的主通道。
一、实施背景
近年来,随着长庆油田油气当量的逐年递增,油区治安形势日趋复杂,输油管道涉油案件逐年上升。为有效遏制涉油不法行为,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和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构建良好的生产治安秩序,第三输油处精细管道巡护管理,优化巡护方式,总结提炼出“管道巡护八法”、“五不五勤法”和“733巡线法”,构筑起输油管网防范模式,有效提高管道安全运行系数,确保辖区长输管道安全运行,实现“零”发案、“零”泄漏、“零”污染的三“零”目标,为建设现代化、数字化输油处,“创建平安油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主要做法
(一)实施“输油管道巡护八法”
1.电闪雷鸣法:对某区域、管段、重点部位或管道附属设施发生非法涉油问题,及时出警、快速出击,迅速控制事态,抓获涉油不法分子。
2.分段承包法:根据管线所处地理位置、分布状况及走向,对辖区管线实行分段承包。按照管道分布特点将巡护业务承包到每个中队,每中队再将辖区管线、阀室及附属设备分段承包给各分队,细化到人头,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主管干部重点抓、经警队伍自觉抓”层层负责的良好格局。
3.人车结合法:采取警员沿管线徒步巡护与巡线车辆交叉巡护相结合,对管线各可疑路口反复严查巡护。特别对重点地段和区域,如住宅密集区、车辆容易到达地段、偏僻无人区、林地、拐弯处、阀室、穿跨域、河流等重点区域,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逻和定点监视守候。
4.暗访留哨法:加强警民联动,利用一切便利条件与沿线政府部门、村民沟通,通过发放警民联系卡,建立特勤耳目等联络方式,有针对性地部署暗哨和蹲点守候,达到快速出击、安全防范的效果。
5.交叉往返法:为避免犯罪分子对中队或巡护人员盯睄和通风报信等情况,采取中队与中队、分队与分队、小组与小组交叉出警巡护的方式,包括人员徒步巡护与车辆交叉巡护、车辆与车辆交叉巡护的灵活巡线方法。
6.敲山震虎法:不定时改变警员和车辆在管线、阀室的留守时间,每年春秋季节与地方公安机关联手,深入开展保护输油管道专项整治及法律法规宣传活动。通过组织队伍、出动车辆、散发警民联系卡、传单和张贴广告制造声势,用高音喇叭沿线宣讲《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用可视化的方法打击涉油不法分子的破坏行为,教育民众自觉抵制和积极打击涉油不法行为,不给涉油不法分子留有破坏输油管道的可趁之机,起到震慑作用。同时通过管道沿线居民“一传十”、“十传百”的反响效应,有效提高村民法制意识,促使管道周边社会治安环境持续好转。
7.拉网捕鱼法:对辖区管道全面布控,每天警员对管道全线徒步巡查,及时发现管道各类不安全隐患,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8.蹲点守候法:对管线要害部位、可疑地段、阀室等重点区域24小时不间断蹲点守候,严防死守,重点监控。
(二)推行管道巡护“五不五勤”工作法
1.不走形式:就是制定切实可行的管道巡护方案,做到有研究、有计划、有措施、有落实、有检查。
2.不走捷径:按照管道巡护方案逐段逐点巡查,不追求速度,只求巡查质量。
3.不摸小道:按照管道巡护分配任务巡查,不脱岗、不离岗、不串岗,更不摸小道巡查,确保巡护效果不打折扣。
4.不留死角:对辖区管线分片承包到人,每天全线徒步巡查一遍,做到管线动态清、情况明,做到巡查到位。
5.不留隐患:对存在的隐患点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日事日毕、日清日报。
6.眼勤(即勤于“观察”):为培养警员善于观察管道沿线的隐患动态,利用多媒体播放事故案例,分享安全经验,及时发现和制止管道沿线不安全的行为和状态。
7.脑勤(即勤于“思考”):利用班会、周培训课堂等,积极组织学习,以便警员在日常工作中能结合规章制度、法律法规处理各类事宜。另外,对于棘手问题,通过深入讨论,集思广益,拿出最佳解决方案,培养警员善于思考、善于动脑的习惯。
8.嘴勤(即勤于“提醒”):在每日巡护前,根据当日工作安排,强调工作要点,相互提醒注意事项,并要求及时发现风险、隐患。同时向管道沿线村名宣讲《管道保护法》,使人人皆知保护输油管道的重要性。
9.手勤(即勤于“检查”):对所辖管段线路、阀室、跨越、河流穿越、水土易流失区域、施工密集地段的巡护情况,要求每次巡护都记录现场动态、发现的隐患、采取的措施、处理的结果,有序推进每项工作落地生根。
10.腿勤(即勤于“落实”):在日常管理中,定期到地方村委会、管道周边住户走访,掌握管道沿线规划及外来人员信息,防止违章占压、第三方破坏给管道造成潜在的危害,确保管道安全。
(三)实行“733巡线法”
1.“七字”巡线方针(即走、看、闻、听、测、记、联)。“走”,就是要求全体人员坚持徒步巡护,避免坐车巡护“走马观花”发现不了问题;“看”,就是在巡线过程中注意观察管道附近的异常情况、人员活动情况、管道附属设施情况、阀室设备运行等;“闻”,就是在管道附近、阀室等重点部位,通过嗅觉查看是否有油气泄漏等情况发生;“听”,就是查看阀室的各种设备、仪器声音是否正常,并经常与管道周边村民沟通,询问第三方施工、可疑人员等信息,听取管道周边人员的情况反馈;“测”,就是在对管道及光缆位置无法定位的情况下,采用“探测法”开挖探坑,探测确认管道及光缆具体位置,尤其在施工期间必须探测管道及光缆位置、埋深、安全间距等;“记”,就是对巡线过程中发现的各类隐患和问题,采取笔记记录、手机拍照等方法记录;“联”,就是联合地方村委会开展《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等宣传活动,共同应对危害管道安全的行为,营造企地共创平安油区的氛围。
2.“三时”巡检法。即“正常天气时全面巡查”,全面检查第三方施工、违章占压、阀室设备等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理;“雨雪天气时加密巡查”,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加强对管道沿线的巡查,力争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出现水毁时快速巡查”,在发生水毁等自然灾害时,集中优势警力,及时赶赴现场,根据管道水毁情况,采取紧急防护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3.“三区”预警法。即采取交通指示灯的创意,根据辖区管道的分布及走向,将辖区管道分为“红区、绿区、黄区”三个巡护级别。其中“红色区段”为重点区域、“绿色区段”是安全平稳运行区域、“黄色区段”是警告区域。根据不同区域合理调整巡护方案,把有限的人力、物力投入到重点管段重点看护,提高巡线质量。
三、实施效果
(一)管道管护能力明显提升。通过“管道巡护八法”、“五不五勤法”和“733巡线法”的有效实施,管线巡查时间、地点、人力、记录得到“四落实”,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确保辖区输油管道持续平稳高效运行,管道保护工作成果多次在地方卫视频道播报,提高了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二)管道巡护不留死角。通过“管道巡护八法”、“五不五勤法”和“733巡线法”的有效实施,巡护人员克服地理环境复杂等困难,对每处管段,特别是对有动土施工、杂草碾压、厂房院落周围等易发生盗油的区域、部位都深挖细找、仔细排查,对个别不放心的地段,巡查范围再扩展500米,确保不漏一个阀组、不漏一米管线、不留一处死角。
(三)辖区管道实现三“零”目标。通过“管道巡护八法”、“五不五勤法”、“733巡线法”的有效实施,管道日常巡护更加到位,辖区管道实现“零”发案、“零”泄漏、“零”污染的三“零”目标,管道安全保护工作多次受到地方政府、油田公司表彰奖励,为创建平安油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