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看到朋友圈说,小蓝单车倒闭了,用户押金无法退还。
我最近有点忙,没时间去多想。今天,打开支付宝看了一下,结果发现,原来我也是小蓝单车的用户,我也是受害者,我竟然忘记了自己是什么时候交了押金的了,隐约记得好像刚来深圳的时候用过一两次小蓝单车,后面就一直没用了,所以我都误以为自己不是小蓝单车的用户了。现在回想一下,刚来深时,当时寄住在一个师弟那里,那地方距离白石龙地铁站不算远,但也不近,走路要十分钟吧。当时我自己还在投简历面试找工作什么的,所以有些时候也很赶,糟糕的是那时在白石龙地铁站经常找不到陌拜单车(当时自己瞧不起小黄车,损毁率高),后面好像就交押金用了小蓝单车吧,至于用了多少次我也没多大的印象了,大概也就几次。当然也就没有下载APP,都是从支付宝的入口进去的。所以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自己都忘了自己是小蓝单车的用户,而且小蓝单车的市场占有率又不高,平时也不多见,因此没有太多机会去使用,更不会去关注它公司的经营状况。今天就特意在网上搜索了一下关于小蓝单车的新闻,不搜索还好,搜了之后就激起了写一遍文章表达自己看法的欲望了,毕竟我是学金融的,而且以前也特别喜欢研究商业模式。
言归正传,我们来聊小蓝单车,聊聊我那灰飞烟灭的199元押金。
首先,先说一下,我对小蓝的初认识吧。我第一次见到小蓝单车是在广州,当时在培训公司,就在天河客运站后边的创意园。当时是小蓝刚入住广州,我就是那个时候与小蓝单车相遇了。而且平时,我们都喜欢到隔壁园区的食堂去吃饭,因为隔壁园区的食堂大、饭菜样式多、味道好吃。所以每次都是从别人园区的写字楼穿过去到达那个食堂,我记得当时就在那个园区遇到了"小蓝单车"的什么会议,就在那个园区召开的,反正给我们的感觉就是搞的还挺正式挺隆重的,园区门口摆了一个大大的广告牌,园区装灯结彩的,敲敲打打的热热闹闹的。这就是我在广州工作时,对小蓝单车的印象,但是小蓝单车我可是一次也没用过!后来到了深圳,也就上文说的,就在白石龙地铁站,好像用了几次,也就没有继续用了。后面在龙华清湖那边工作,住宿舍,平时最多也就用陌拜或者我鄙视过的小黄车(哈哈 车多嘛),在那边也能见到小蓝单车,但我已经忘了自己是小蓝车的用户了,自然也不会用。过了几个月,公司搬到了坂田,好像也就没怎么见过小蓝单车了。要不是现在看到小蓝单车倒闭的消息,我估计它应该不会引起我的注意了。
在中国,有些现象,很奇怪,我们统称管它们叫中国特色。比如,市场经济我们管它叫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什么叫中国特色市场经济呢,就是看到有人在市场上挣到钱了,外面的人,一窝蜂的涌入这个行业。共享单车也不例外,从最初的陌拜到小黄,再到小蓝。。。。接着就是各种小狗小猫一群群地闯进来。这些小猫小狗闯进来不可怕,可怕的是,遇到了当时的资本投资寒冬,就像是寒冬里面突然出现了火苗,那些无处安放的逐利资本被彻底释放出来了。陌拜A轮融资就从愉悦资本获得高达数百万美元的融资,这在当时惊呆了好多业内人士。接着就是熊猫资本、创新工场的跟进,最后高瓴资本、红杉资本、腾讯领投,工银国际、交银国际等等资本的介入,而且最近网上爆料高通已经对陌拜进行了新一轮的战略投资。可以说,资本市场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向旺的项目的,即使它并不完美。就像共享单车的二弟ofo一样,即使大家都知道ofo的小黄车,质量是比不上陌拜的,损坏率居高不下,之前还有报道说其管理层内部出现了腐败。我相信这些事,大家有目共睹,风投也早就知道,只是说只要ofo这个模式能正常运转起来,只要ofo的市场占有率始终占据第一,就有风投机构愿意给它投,毕竟风投机构缺的不是钱,缺的只是能被市场接受的好项目罢了。
一方面,陌拜、ofo两大巨头占据共享单车市场的绝对份额,拥有绝对数量上的客户存量,所以在已开拓的市场,这种“一车多押”的模式基本上可以满足其在这个市场的正常运营成本需求了。而且,随着共享经济概念的火爆,这个两大巨头的逐轮融资顺利完成,他们俩已经汇聚绝大部分涌动的风投资本,公司和业务自然是做的风山水起了,什么海外布局,登陆欧美也不是什么难事了。而另一方面,作为后来者的后来者,小蓝和小蓝们就没有那么幸运了。
一是人口密集的一二线城市的市场已经已经被两位老大哥垄断,三四线城市的市场还没成熟,培育和开发的成本非常高。
第一市场已经被陌拜和ofo先发者牢牢占据了,可以说好的蛋糕都快分完了,当然差的饼干还是有的,只是大家都不想要而已,就像中国还有千千万万个小城市县城小镇,但是公司本身业务不想涉及到哪些地方,风投机构也不让他们的钱砸到那些没有多大经济效益的地方。所以就导致,大家都扎堆投入大城市的怀抱,北上广不用说了,像什么深圳、天津、杭州等等主流大城市,更大家必争的战场。因此就有大家见到的壮丽景象:共享单车并排起来都能把整个城市围绕好几圈了,什么共享单车占据了人行道,与人争位置等等前所未有的奇观。在弱肉强食的市场环境中,我们更多的是关注食物链上的强者,对于小蓝单车等等这些较弱的参与者是很少能进入大众视野的。单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就像上文说的,我只是"不小心"缴了押金,然后就用了几次,结果就没有结果了。我甚至都知道它的APP做得怎么样,不知道APP上面是否像某些公司一样植入广告,不知道它是否联合什么公司进入所谓的专车顺风车领域,更不知道它整个商业模式是什么样的。我相信大多数用户,跟我一样,不会去关注这些事情,能用就用着。所以从这点来看,小蓝单车的市场占有率是很低的,更不要说形成自己企业形象,我们很多人压根就不知道小蓝的母公司是天津鹿鼎科技有限公司。
二是跟风可以,可是时机还是晚了一点。
市场经济从来不缺少跟风者,当然也有不少跟风者后来居上的。但是小蓝单车,在这个关节眼上,却没有赶上步点。百度百科上面说:小蓝单车的发展规划是以半个月入驻一个城市的节奏先从南方城市开始布局,深圳将成为第一个布局的城市。2016年11月22日,小蓝单车于深圳召开发布会,并正式落地运营。按照这个说法的话,小蓝单车是2016年的最后一个月才开始运营的,相比之下,陌拜和ofo已经运营一年多的时间了,这一年多的时间了,这两家巨头基本上瓜分完了重要的一二线城市了。
三是过于追求用户体验了,导致造车成本过高。
出身野兽骑行的李刚(天津鹿鼎科技有限公司也就是小蓝单车的母公司的CEO),他以前是玩高端智能自行车的,自然对产品的质量、人性化有着不同常人的挑剔,说白了就是对用户的使用体验有着极高的要求。他努力在打造“最好骑的共享单车”,要用“如胸脯般柔软”的车座征服消费者,用“pro变速器” 让客户体会到飞一样的骑行感觉,因此据说小蓝单车的每辆造价达到了2200元,高过陌拜单车,成为共享单车中造车成本最高的。不可否认,李刚是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做出差异化,这其实也是后来者的普遍思路。就像罗永浩当初做手机一样,也是想在差异化这个路子上有所作为,因此也是在用户体验这个领域死磕了很久,可惜的是理想主义者还是败给了残酷的现实。小蓝单车就是这样,生不逢时,出生在陌拜和ofo泛滥割据的年代,在两大巨头的疯狂烧钱的占市场的夹缝中,本想差异化打动消费者,可惜又走进了差异化的死胡同。
四是没有持续的融资能力,“种子”很快就会被吃光的。
说到资本,说白了,共享单车,陌拜也好,ofo也好,包括小蓝等等,有哪个能离得开资本市场的。不都是通过资本运作,迅速把市场占据了,圈地跑马抑或跑马圈地也罢,没有大量热钱的进来是绝对不行的。但是,资本市场就是这样,你要把钱不当钱花,还要做老大!所以我们回去翻看一下陌拜和ofo的融资史,什么天使论、A轮、B轮。。。。。额度一个比一个大,烧钱速度一个比一个快,为的就是快速占据市场,不给后来者以立足之地,已达到垄断。但是中国市场如此之大,市场层次那么复杂,即便你坐了高铁也有赶不到的地方。所以最后你形成两大割据,陌拜和ofo成了两个绝对大的阵营,你干不死我我干不死你的境地。
但是,对后来者,包括我们现在讨论的小蓝们,它们的地位就尴尬了,也直接导致了他们的融资也变尴尬。共享单车的出现,衍生出了各种共享模式,带火了共享经济的这个概念。这种氛围下,小蓝单车也顺势获得过不少融资,而且融资总额也不少,人民网-IT频道曾经报道过《小蓝单车一年烧完5.5亿 “野蛮生长”敲响警钟》。可惜的是资本从来都逐利的,不管被投企业如何费尽全力为客户着想,死磕使用体验,要是该企业长时间达不到资本预期的回报率以及固定的盈利模式,资本肯定会逐利外逃的,再融资就会变得更困难的。对于一个靠资本起家的企业,失去资本的支持,等待它的就只剩死亡了,毕竟孙宏斌爱的只是贾跃亭。
最后:那个谁,赶紧把那199元还给我,不然我真的上街扛小蓝单车回家啦,哈哈哈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