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从日间治疗看入院业务

从日间治疗看入院业务

作者: youngyuki | 来源:发表于2018-06-05 22:05 被阅读0次

    前言

      在国家医改的大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开展日间治疗服务。首先普及一下日间治疗的含义:“所谓日间医疗服务就是指通过改变医院的服务流程和管理模式使过去需要住院几天的手术或其他治疗的患者,缩短到1天内就出院的医疗服务模式。它是一种有计划的择期住院模式,以日间手术和肿瘤日间化学治疗(化疗)为其主要代表。”可见日间治疗从医疗本身来说与普通医疗并无二致,合理的计划和执行是其高效运转的关键,在当前的业务模式下,日间治疗是入院业务中最复杂的情况。下文将以日间为例,分析和梳理整个入院流程的业务,希望借此构建出整个入院的业务模型。

    一、入院前

      患者入院的条件有以下几点:1、医生从诊断或治疗的角度出发认为患者需要入院;2、患者的身体条件符合入院治疗的标准;3、医院的医疗资源允许;4、患者的主观意愿。

    开入院卡

      1、医生从诊断或治疗的角度出发认为患者需要入院,具体的业务即医生为患者开具住院卡。
      住院患者的主要来源为门急诊,日间也不例外,医生经过初步诊断后判断患者适合进行日间手术,就会为患者开具入院卡,因此入院卡是His系统中入院业务的源头。通常理解时,入院卡会成为入院业务业务的强依赖,没有入院卡就无法办理入院,同时职能部门会对开入院卡行为进行管理,杜绝开后门情况的发生,会制定一些额外的业务规则,如近期无挂号记录的患者不允许开具住院卡。若系统设计时将该关系固化,当遇到定期化疗、紧急入院的患者时,处理过程就将变得僵化,不得不逼迫业务人员或患者在系统中开展一些无意义的行为,同时为了简化这些行为,系统又需要开发一些简化操作的功能并伪造一些无意义的数据,如所谓的“假挂号”。
      重新审视入院卡,入院卡真正的内在含义是医生对患者诊断的一种初步判断和需要其进一步明确诊断或入院治疗的一份邀请,在实际业务中(非系统设计流程),入院卡的开具不代表入院行为的必然发生,需要视患者的主观意愿和医院的医疗资源情况,而入院行为的发生也并非必须有入院卡,两者之间不存在充分及必要关系。类比生活中的场景,入院卡就好比请帖,患者是被邀请参加活动的嘉宾,大部分嘉宾是凭帖入席,也有一些特殊嘉宾无帖也能够来参加。因此设计业务模型时应当区分规则和业务,无入院卡不得入院属于规则,规则不是绝对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规则发生变化是频繁且必然的,而业务是相对稳定的,不能将二者的设计耦合在一起。

    院前评估

      2、患者的身体条件符合入院治疗的标准,具体的业务即对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并评估。
      日间治疗的患者通常为简单可快速治疗的病种,医生在开完入院卡后,为缩短入院后的流程,会在入院前将术前必需的工作完成,这样患者入院后即可马上进入治疗阶段。该阶段主要工作为术前检查,所有检查都会在门诊完成,检查结果全部出具后,将由相关医生进行统一审核,通常手术患者为麻醉医师,化疗患者为主治医师,审核通过后即表示患者的身体状况具备入院治疗的客观标准。对于非日间治疗的患者,该部分工作会在正式患者正式收治入院之后进行。
      院前检查与评估是针对特定入院目的患者的,是依赖于某次特定入院邀请的。检查的结果作为评估的依据,评估的结果将直接导致该次入院行为的发生与否。若评估不通过此次入院就将到此为止,因此评估不通过是入院邀请的实际业务结果;若评估通过,仅表示患者在身体状况角度符合入院要求,是否能够成功入院还需看医院医疗资源配置情况而定,且此两者之间并无明确的先后关系。

    入院准备

      除入院前在门诊进行的检查的评估外,为减少入院后的治疗准备时间,医生会在门诊时就将入院后需要做的医嘱输入好,其他医疗部门如手术室、药剂科等可以提前知晓这些医嘱并做好相应服务及准备,患者入院后科快速进行相关治疗,而无需从头开始排队等待。
      这些医嘱将会在入院之后被执行,本质上与其他在院期间的医嘱并无不同,常规情况下His系统住院业务中,我们会认为所有的业务都是因为住院行为的发生而产生,因此各类业务模型中往往记录的是患者住院登记号。在处理院前预下医嘱此类业务模型时,就会陷于患者此时尚未入院,如何在住院医嘱的模型中存储这些没有住院登记号的业务数据的困境中,所提出的解决方案往往是通过医嘱模板或预录模板再导入的概念,在此模型下,医生预录的医嘱与最终执行的医嘱并非同一实体,而是模板与实例化关系,实例化时,会需要有一个医生确认下达的操作,虽然在信息系统中流程走通了,但却让医生做了两遍医嘱操作。从医嘱业务本身来说,尽管医嘱的开具和执行与门诊或入院有关,但开具和执行的行为并不一定都在门诊或住院过程中,这里仅提出这一概念想法,具体的分析就不展开了。
      入院准备并不是入院的必要条件,准备与否均不会影响入院的业务结果,因此与入院业务之间并无强依赖关系。

    安排床位

      3、医院的医疗资源允许,具体的业务即安排床位。
      医疗资源主要指的就是床位资源。床位本身只体现了地点,在与时间共同组合起来后,床位才会变成资源,所谓分配床位资源,就是指定患者可以在某个时间段内在某一地点的开展医疗活动。在一般的医疗活动中,往往仅在床位上一个患者到治疗进入尾声时,才能够确定的下一位患者的入院时间,而出院时间则要视患者病情发展和治疗目的是否达到。由于结束时间无法确定,医疗资源之间就无法做到互斥,医疗资源的实际分配的是该床位的可入住的时间;在日间治疗的业务中,由于出院时间能够确定,对于资源的分配就能够提早规划,即可以开展床位预约的业务,从床位及时间安排的角度看,便如同电影院定座位般,选择场次(时间)和座位(床位)即可。

    通知患者

      4、患者的主观意愿,具体的业务即通知患者。
      患者住院意愿则是通过与患者联系沟通确认确定的,即所谓的入院通知。当患者明确表示不愿入院治疗时,此次的入院邀请也就此终结,因此患者拒绝入院也是入院邀请的一种业务结果。在特定情况下,如急诊入院等,是无需通知患者的。

    业务模型

      综上所述,业务模型可归纳如下:


    院前工作业务流程

      需明确的是,院前一切的准备及工作均是为了最终入院所做的准备,整个院前工作完成的结果是表示在此刻,患者具备了入院的条件。这不表示所有的入院都需要做这些计划、准备和安排,典型的如急诊入院患者,三项要求显然是全满足的,于是其自然就达到了能够入院的标准。

    二、入院日

      入院当日,患者需要去入院处办理入院手续,通常的入院手续的实际工作为以下几项:患者信息登记、预交款收取、确认患者床位、医疗保险登记和腕带发放。

    • 病案登记
        为后续患者病案管理的需要,在入院时会要求患者提供详细的个人信息,并同时分配患者一个唯一的病案号,目的是希望通过此号码关联患者历次的所有就诊信息,追溯患者的整个医疗过程和病程变化趋势,实现支撑后续治疗、提供高质量科研数据的目标。

    • 押金收取
        在住院卡上医生会根据大致的预估注明需要收取的押金的金额,财务人员根据该金额收取预交款,并给与患者相关票据凭证,该凭证相当于支票或本票,患者结账时凭借这些凭证抵扣住院费用(多退少补),部分患者如急诊绿色通道或有本院担保患者,暂无需缴纳住院押金。

    • 确认床位
        实际上入院处工作人员并不能决定患者的入住哪张床位,床位具体的安排都是病区决定的,或是实现安排好了(见上文),或是临时联系协调安排的。床位可否入住会受到管理规则的限制,如原则上男女患者不可在同一房间混住,部分床位需用于急诊应急,平时仅限用于临时周转等。

    • 保险登记
        根据医保的要求,患者入院时需要发送医保入院请求,医保将会记录该卡登记为住院状态,不允许患者再至门诊或其他医院就诊。

    • 腕带发放
        一旦上述工作全部完成后,工作人员将发放腕带给患者。也有医院在病区由护理人员发放腕带,形式并不统一,视医院的具体情况。

    三、流程分析

      入院处的工作人员通常由财务人员担任,逐一审视这些工作,除预交款收取和医疗保险登记外,其余工作多是为了其他部门服务,患者信息登记是为了病案管理,确认床位和腕带发放是为了患者管理。很多业务操作人员甚至不了解为何要做这部分工作,由于未为自身带来价值,意味着即使做错也不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不好的后果,因此由此采集到的数据在质量上往往未必如人意。
      分析入院处各项工作,患者个人信息的登记补充可在线上由患者自行完成,如有必要交由相关人员提前审核即可;大部分医院都已实现与第三方支付如支付宝、微信的对接,押金收取也可提前在线上完成;除个别情况外,大多数患者在入院前床位都已安排妥当;保险登记、腕带发送需要特定设备,设备如摆放在病区,在入院当日,患者可直接前往病区报到,而无需再在入院处排队等候,实现了患者就诊流程优化,一定程度也缓解了窗口业务人员的压力,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最后


    以上是本人对His系统中入院业务的理解,不对的地方还请不吝赐教。

    原创文章,如转载或引用请说明出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日间治疗看入院业务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bw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