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了叶圣陶大师的小说《这也是一个人?》,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还没改名字,叫叶绍钧。读过之后,内心深深地受到情感撞击,为女孩悲惨的命运感到难过,同时也为大师深厚的笔力所折服。
叶圣陶先生被誉为“优秀的语言艺术家”,语言炉火纯青。这篇小说短小精悍,大概2000字左右,语言尖锐,深刻,凝练。
小说描写了一个农村女孩,从小没享过福,没受过什么教育,在家帮父母干活,15岁的时候,父母狠心把她嫁人。因为她早晚要嫁人,多留一年就是替人家长财产。
夫家境况看似不错,田务忙碌,需要雇佣人,可却不待见她。嫁了不到一年,她生了孩子,自己还是个孩子呢,哪会带孩子。半年后,孩子死了,婆婆责怪她不会带孩子。公公辱骂他命硬,绝了后嗣。丈夫说,如果在赌场百战百胜,死10个儿子都值得。
一天,她发现自己的清布大袄不见了,原来被丈夫当掉了,她让丈夫赎回来,却吃了两巴掌。
原来,她经常遭受丈夫的打骂,只会哭,婆婆见她总是哭,嫌丧气,用倒衣的杵打她。她忍无可忍,偷着跑出来,坐船去城市。
船上的人像看笑话似的,劝她回去,甚至还说她约了汉子同去,嘲笑她,她都不予理睬。
她在城里当了佣妇,从早忙到晚,没有打骂的日子,她觉得很舒服。
某一天,遇到村里的邻居,她知道噩梦又将来临。
不到三天,公公来找他,让他回去。主人家以期限未满为由,没让她走。公公狠狠地叮嘱她道:“期限满了,赶紧归家。倘若再逃,我家也不要你了。你逃到那里,就在那里卖掉你!或是打折你的腿。”
主人想帮她,问她是否想离婚,她当然愿意,可是又不能总是在主人家帮佣,以后怎么办呢?还是帮不了她。
隔几天,她父亲来了,主家以为来救女儿。他却说:“做了人家媳妇,要打要骂,概由人家,我怎能作得主。如今单是来传公公的话,叫她回去罢了。”女儿还是没走。
过了四天,父亲又来了,说她丈夫害病死了。没办法,她只能回家。
到了家,婆婆不让她哭,不让她服孝,而是把她卖了,用卖的钱做丈夫的殓费,这是她最后的义务。到这里,文章结束。可想而知,女孩今后的命运,会是多么悲惨。
娘家父母把她当成家里的累赘,夫家可以随意打骂,自己逃离之后被屡次威胁,无奈回家后,又被卖掉,给丈夫当殓费。这就是那个乡下女孩的命运,悲惨之极。
文章的开头写道,她简直就是一个简单的动物;文章的结尾写她是一条牛,——没有自己的主见。
这也是一个人?这哪是一个人?
小说的女主和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的命运何其相似。
祥林嫂先前丈夫去世后,她出来做工,被婆婆带人抓回去卖掉,卖的钱给小叔子娶了媳妇儿。
她的第二任丈夫死了,儿子被狼叼走,她又出来做工,人人嫌她晦气,对她冷嘲热讽,骗她用辛辛苦苦赚的钱捐了门槛,最后在临过年那几天死去。
祥林嫂没了父母,可女孩父母尚在,但他们不爱女儿。连父母都不爱自己的孩子,还指望别人去爱她吗?
我不禁想起几年前娘家哥哥讲的一个故事。
村里的小周,是哥哥的小学同学。她在夫家遭受虐待,哭着跑回娘家,对父母哭诉,说自己想要离婚。父母嫌丢脸,死活不同意她离婚。即使离婚,也不让她回娘家住。无奈她回到自己家里。没几天,喝农药自杀,那年她刚过50岁的年纪。
女性是弱势群体,几千年的封建糟粕还不能完全根除,至今偏远的农村还上演着一幕幕悲剧。
可见,小说不只是看过之后搁置一旁,其背后影响的意义深远,这可能就是所说的意蕴吧。
女性受到社会尊重,才能撑起半边天,怎样才能受到社会的尊重呢?我想最重要的是接受良好的教育,有了知识,才能告别愚昧无知,才能改变命运,才能真正的做到自强自立。同时,还要树立法律意识,懂得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权益,敢于追求新生活,才能过上好日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28187364/0f15a8e6a67b1bcf.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