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109号四库全书
觉察事实真相与心理反应的分离感

觉察事实真相与心理反应的分离感

作者: sanmaopipi | 来源:发表于2022-09-02 17:25 被阅读0次

    转变不在未来,绝不会在未来。它只能在当下,一刻接着一刻。所以,我们所谓的“转变”是什么意思?显然,很简单:假的就是假的,真的就是真的,如实对待。看到假象中的真相,看到假象被当成了真相。

    当对树产生视觉感知而没有涉及心理活动时,这里的关系就没有分裂。但是当对树产生心理反应时,那反应就是局限的反应,那反应来源于过去的记忆、过去的经验,这反应就变成关系中的分裂。在这反应中,就产生了我们关系中所谓的“我”和“非我”。你就是这样把自己置入与世界的关系中的。这就是你如何制造出了个体和团体。世界再也不是如实地被看到,而是与记忆组成的“我”形成了各种关系,从这关系中去看这个世界。这种分裂,就变成了生活,滋养壮大了我们称为心理存在的各种事情,从这里就产生了所有的矛盾和分别。你很清楚你已经明白这点了吗?

    当对那棵树有觉察的时候,是没有评判的。但是如果对那棵树有了心理反应,当那棵树被判定为喜欢还是不喜欢,那么在这觉察中就发生了分裂,分成了“我”和“非我”,“我”不同于所观之物。这个“我”就是关系中来自过去的记忆和经验的反应。现在,能不能觉察、观察那棵树,而不带有任何评判?能不能不带有任何评判地观察那反应和回应?这样我们就消除了分裂的根源,“我”和“非我”的根源——就在观察那棵树同时也观察我们自己的过程中。

    看到任何事实时,都没有“我”。要么有“我”,要么有觉察,不可能两者同时都在。“我”就是无觉察。“我”无法看清,也无法觉察。

    过去就是“我”。活在现在这一刻就不会有“我”的存在。只要心智还在过去中运作,就会有“我”,而心智就是这过去,心智就是这个“我”。

    要么转身逃开事实,要么面对它。而语言和符号就是一种转身逃避。事实上,仅仅提出这个问题本身就已经是一种逃避行为了,不是吗?让我们来弄清楚这个问题是不是一种逃避行为。如果是逃避,那它就是一种噪音。如果没有观察者,那么就会有寂静,就会有对整个过去的全然否定。

    觉察已经展示给我们那陷阱的本质,进而把所有陷阱都否定掉了;所以心智现在是空的,清空了“我”和那陷阱。这个心智就具有了一种不同的品质,一种不同维度的觉察。这种觉察并不知道它在觉察。

    你所能做的就只有从始至终都在觉察,不在中途变得漫不经心。这种崭新品质的觉察就是全神贯注,在这全神贯注中,没有“我”制造的疆域。这种全神贯注是最高形式的美德,所以就是爱。它是至高无上的智慧,如果你对这些人造陷阱的结构和本质不敏感的话,全神贯注就不可能出现。

    就是因为当下和时间的观念是在两个轨道,我们从任何瞬间,其实「回不到」当下。任何瞬间本来都有「绝对」,所以,「回到」当下,不是透过任何动力,而是刚好相反——最多把时间的观念挪开,当下和非时间的永恒,自然就在眼前。

    什么是心流?

    心流是非时间的状态,是「在」,是没有念头。是把相对,完全交给绝对。或是反过来说,是绝对,带着心,流出来种种的创意——创出一个作品,或一个突破。

    修行,其实是从「动」到非时间的「不动」。透过臣服与参,最多是提醒我们自己,有个「不动」——非时间的永恒。

    一个人假如懂了这一点,他其实不用参,也不用臣服,本来就随时停留在这里,臣服在这里。

    头脑时间。记忆和过去,已知的知识,让头脑里的心理反应反复出现,对事物和事实真相的第一层感知,直接跨到了第二层的心理反应。

    刷视频其实为了找到于自我心理反应同频的感应,也是心理反应的一种形式,头脑追寻愉悦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觉察事实真相与心理反应的分离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cy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