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晚上沙龙组织的时间有一点短,是周三晚上临时决定的。周四发布的信息,周五晚上开始,周五是周末,晚上也许存在了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所以,最终只有我们两个小伙伴一起开启了晚上一对一的两人沙龙。
这是我第一次开启两个人一对一的沙龙,这也是一次非常好的体验,还是很认真的按照课程的模式要求自己,而非一对一的闲聊。
即使是闲聊,也会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学到的内容提纲挈领真正支持到对方,让对方也支持到我。两个人的小团体,也是一个团体,也可以一起成长。
接纳一切在聊天的过程中,运用所学的知识,尤其是李老师在课程中经常提点的那一些内容,来应对对方的提问,发现真的很管用且很好用。
我发现,在不断的训练中也开始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心理学意识。比如当对方问我,如果咱们两个是陌生人,第一次见面,你觉得我这个人怎么样?
搁在以前,我就会直接告诉对方,你在我心里留下了什么什么样的印象,我觉得你是一个怎么样怎么样的人。可是这一次,我就有意识的反问他,你为什么要问我这个问题呢?你的目的是什么?如果我真的告诉了你答案,你要怎么处理呢?
他是这样回答的,我特别在乎别人对我的看法,如果你真的告诉了我,我有哪些缺点,我是一定会改正的。
我反问他,如果真的别人对你有意见,你一定要改正吗?
他说,是的,我就想让自己更好一点,让所有人都对我满意。
我说,你真的能让所有人满意吗?你真的能够满足所有人对你提出的建议吗?比如有的人建议你梳高马尾,有的人建议你梳一支辫子,有的人建议你梳两根辫子。如果100个人对你的发型提出100种意见,你都按照别人的要求去做一遍吗?你还能做你自己吗?这样的话,你会不会觉得辛苦呢?
......
大肚能容......在我们的互动中,渐渐地更加理解了受害者模式是如何转变成加害者模式的?同时也加深了对“不接纳别人的,也正是不接纳自己的”这一部分的理解。同时还理清了——是因为不会说而不说,还是害怕说不好而不敢说。这是不会和不敢,是两个概念,而我们往往理解为是一个概念——不会。这就和孩子不上学,至于是学不好而拒绝上学,还是因为恐惧而不上学,是完全不一样的两种状态,所以解决的方法也是完全不同的。不会说,可以教;不敢说,则不是教不教的问题,是需要突破敢不敢的问题。
所以在我个人看来,无论是有几个人,我们去做就好。哪怕只是两个人,我们也要去做。只有在不断的做,不断的训练的过程中,才能不断的体验,不断的觉察,不断的提高。没有体验就没有改变,没有体验就没有收获。说不定,如果昨天晚上没有我们两个人这一个小时的训练,我也不会知道还可以有另外一种方法来训练接纳自己。
做,不断的做,在不断的做中学习,觉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