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想探讨东西方意识形态的差异原因,读了一些佛教故事和圣经故事。这些故事是宗教传播的工具,其中蕴含隐喻,寓教于无形中。
佛教:人之初性本善
《故道白云》这本书是一行禅师讲述佛陀的事迹,讲述了乔达摩如何从养尊处优的太子转变成一个普度众生的佛教创始人和布道者。
古印度等级制度森严,四个阶级等级中,婆罗门是最高贵的阶级,接着是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另外还有比这四个阶级更惨的“不可接触者”,他们的工作是最低贱的,如收垃圾、施肥、掘路、喂猪和看水牛,被要求居住在指定地方。“不可接触者”不能接触高级别的人,会玷污高级别的人,因此会被毒打一顿。
其中讲到乔达摩主动触摸“不可接触者”缚悉底,使之备受感动,乔达摩甚至会喝缚悉底喝过的水,吃缚悉底捏在手里很久的馍馍,他以身作则地倡导“众生平等”。
乔达摩也身体力行地进行了苦行修炼,不吃不喝数月,后来感觉真正的修炼是精神上的大彻大悟。
“当一个政治家具备足够的智慧去了解和爱,他才可以看到苦困、悲哀和压迫的真相。这样的人,才能有方法改革政制以拉平贫富的悬殊和终止施压。”“不要生活在舒适的温床里,因为财富只会成为你与人民间的壕沟。过些纯朴而健康的生活,把时间服务人群,会比花在无聊的享受上更有意义。”
乔达摩的谦卑,乔达摩对万物生灵的敬重,迅速打动善良的人们,信徒们心甘情愿跟随他,获得身心灵的释放。佛教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之所以现在有些问题,是因为人性的善良被蒙蔽,而佛教是让大家找回本初的自己,回归善良的、自由的自己。
基督教:上帝的权威和不容侵犯
看了房龙写的《圣经的故事》,感觉到几个点:1、是人类不能违背上帝的命令,不然就会受到惩罚;2、人还是分三六九等的,有些人就是要做仆人,有些人就是做王,上帝说了算;3、上帝很看重祭物,该隐献祭农作物而没有献祭羊,被上帝冷落而受罚。4、人是有原罪的,需要经常忏悔自己的所作所为,做善事以期上帝的原谅,最后能上天堂。
这些与佛教还是有相当的不同,虽然基督教也提倡与人为善,要谦卑,要替别人着想,但还是感觉佛教会显得更加博爱和宽容。
这本书还没读完,这是一些粗浅的感觉。
小结
如果单纯从这两个教来说,倡导的价值观还是有很大差异的,中国的儒家更多与佛教是相通的,倡导仁政,崇尚教导和感化为主,基督教则是相对强势一些,要求信徒的绝对遵从。这两千多年的文化积淀是很难同化的,相差太大了。所以,文化之战远远难过枪炮战争,我们任重道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