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
“一条河流如果伴随着一个人的成长,那么她的流水声就会陪伴着他的一生”。这就是乡愁。
我的家乡在黄河与汾河交流汇纵的岸畔旁。那里是一片开阔而肥沃的黄土地。星罗棋布的大小村庄就撒落在这块平原地带上。自打记事起,我就对贫穷但亲切的故乡十分的喜爱。孩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正是应了“谁不说咱家乡好”那句名言。清晨,当勤快的太阳冉冉升起的时候,叽叽喳喳的麻雀声,便将我从梦中唤醒。奶奶轻轻的揺着我的脑袋说:麻雀噪,噪懒劳,懒劳睡的不起来,麻雀气的打滚哩。于是,我揉揉惺忪的眼睛,胡乱的穿上衣服,背上书包去上学。黄昏,炊烟从一家一户的瓦房上袅袅而升,农家饭菜的香味弥漫着一条条的巷道。在老牛嗷嗷嗷的叫声中,大伯大叔们裹着一身夕阳的余晖,扛着犁头走向村庄。平日里,巷口里的土台台上,坐着三三两两的绑着裹腿的“三寸金莲”的老奶奶,她们张家长李家短的谝着闲传,不时的放出了咯咯咯的笑声。而在村子中央的土地庙前的砖台上,那些头上包着白羊肚手巾,嘴里吧嗒着旱烟锅子的老爷爷们,在不时的抬着杠 ,有时候还会因为一件事见识不同吵的红脖子涨脸,甚至打到了一块。放学时间到了,一个个不懂事的小孩从他们面前经过,用手指头点把着他们的脑袋说:一场电影,两场电影,三场…。因为那时候村里安葬老人时,都会请来电影队放电影。
那时候的巷道是土的,墙是土的,盖的房子也是土木瓦结构的。可是,人情的味道,乡情的味道却是浓郁的。过红白喜事,不用“一条龙”,互相帮助。盖房子圈院墙,不用掏钱请工匠,全都是请乡党干义务工,行事靠的是换工。
乡愁,就是乡情。乡愁是一种亲情,是一条纽带,也是中华民族原汁原味的传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