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学生活读书朝夕物语
有足够的书、案例、课程,为什么仍没有大的改变

有足够的书、案例、课程,为什么仍没有大的改变

作者: 话题猫 | 来源:发表于2018-12-23 21:04 被阅读10次

    从小时候起我都不是一个喜欢看书的人,如果不是学习语言我几乎从来不看,因此至今还没看过一本完整的课外类书籍。慢慢的长大以后,因为学习需要,开始会看一些相关的工具书、指导书,尤其比较偏爱“干货”类书籍。

    正是因为“干货”的吸引力,现在网络上充斥着海量的“干货类”书籍,比如《让你一个月内……》《每天10分钟三个月……》《纯干货……》等等。不管是干货型还是案例故事型,相信几乎所有人都购买过大量的书籍,甚至报过价格不菲的课程,可是结果却往往并不如人意,达不到预期,甚至“没什么用”。那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图片来自网络

    一.选择出差错,书籍本身有问题

    上面提到了,现在的书籍类型繁多、参差不齐,有很多都是“挂羊头卖狗肉”的只是起了一个好书名罢了。首先玄幻、修仙、总裁等精神遨游类,这类玄学“书籍““太过深奥”,只是打发时间的牙祭,不做讨论。除了工科技具书类的书籍,其他的关于职场、营销、方法学、成功学类的,基本上看过都会有一种感觉:看时醍醐灌顶、满身鸡血,过后一干二净、一如从前。

    这是因为这类书本身的定位就不是授人以渔,而是为了卖书盈利,除了吸引人的书名和章节标题,内容就是一针鸡血,消耗完了也就没了。最近从公开课看到一堂音频课程,共7节课每节3分钟,整理成文字超不过一万字,打折后是79元。内部章节标题都很吸引人,购买后才发现,每节课都是简短的小故事,眼中名不副实。

    图片来自网络

    二.本身并没有迫切的需求

    举个容易理解的例子,有一部分大学生平时不怎么上课,考试前两三天熬夜突击,最后也是全部稳过,那正是因为“不要挂科”的迫切需求,使得每一个文字都变得根据有吸引力。而有一部分学生平时按部就班学习,最后也稳过,虽然分数上并没有高多少,其实就掌握和作用而言,是“突击类”无法相比的。

    如果你计划一年后出国,那么一年内就必须考过托福雅思;相对的,对于没有出国打算、平时也用不到英文的人,即使嘴里念叨着要学好英语,最后大部分人也都是一拖再拖、不会成功。当然除了一些自制力和一直力超强者除外,就像邓亚萍闻名世界后,其实完全是可以有翻译的,但是她硬是从一个字母都不认识,到完全无障碍交流。

    金庸先生《笑傲江湖》中最厉害的武功-葵花宝典(辟邪剑谱),只有东方不败完成,岳不群、林平之学到了“方法”,左冷禅“方法”都没学到,但是葵花宝典的“自宫”,还有一层意思是“精神上的自宫”。东方不败完全退居后方,已经没有当武林霸主的梦想,与世无争、深闺绣花鸟,岳不群之人虽有“迫切”需求,确实错误的,即使学到了形和法,也是达不到他的武功境界的。

    所以说,即使是有现成的方法论、成功学,每个人的结果也不可能是一样的,因为你可以学到方法、行动,却学不来动机、动力。

    图片来自网络

    三.需消化吸收,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在习得形、法,又自己的“动机”后呢?可能还没达到预期是什么原因?

    上学时期,老师总是强调我们要学会“举一反三”,这是为什么?不正是想要学生们能由一个例题的方法,去解决类似的、甚至更高级的相近的问题吗?有很多家长苦恼自己孩子辅导书一大堆,习题做了几十本,成绩总提不高,家长头疼、孩子痛苦;有的孩子几乎只有一本练习册、甚至只有课本上的例题,却每次能考试前几名。

    为什么有的人被称作“机灵”,正是因为能触类旁通,才能应变临时出现的问题。

    古话说:天时地利人和,则事成。

    今有:对的工具、长久的动机、灵活的运用思维,则学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有足够的书、案例、课程,为什么仍没有大的改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ho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