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六月七月都是煎熬的季节,农耕社会如此,播种下去了,等待作物的成长,既怕旱又怕涝;培植是投入的阶段,工业文明也是这样。春节,是消费消耗和透资的,然后一系列节假日和活动全是支出为主。如六月高考,关系学子12年的成绩检视;小的如幼儿园入学;大一点的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总决赛高考;大学毕业找工作或者读研,找导师。心系未来,没有人掉以轻心。这一块牵涉太大太多的注意力和精力。需求的减少,生产自然是受压抑的。
既然谋事,必有成败。当我们正常的求学升学无法享受自然而然的福利,心情自然是无法平静的。每每听到学位紧缺,求学艰难,头皮是麻麻的。每每听到医疗资源短缺,心更是紧紧的。生活更多的时候欲望产生冲动,冲动导致行动,急冲冲的行动招致失败是正常的。失败就是所有没有实现目标的行为。成功你必需筹齐所有的成功因素,如果凑不够数,是不会成功的;而失败的因素,你不用凑,有时候沾上一个,你就完蛋。面对着现实,最实用的教育是让孩子懂得如何在不成功的人生随遇而安。此时,自勉自己安慰自己也可以的。
虽然参加本次007,但是感觉自己的成功几率极低,应该是陷入10000小时的4个误区,即简单重复,习惯性失败,林黛玉式的困境和狗熊掰棒子。关于快速入门总有些不得要领或者不太认同,其实意识中认同的,却又有些古典式的抗拒——从前慢。反思复盘所得,因为行业所处日久,不知不觉陷入简单重复和林黛玉式毛病,即使如数家珍,但是后进者快速入门,携裹新技术呼啸而过,绝尘而去;同时将问题想得很深,不知不觉对外界排斥。内涵越宽,外延越窄,最后在这飞速前进的社会中适应能力越来越差。对新事物、新技术的害怕,首鼠两端,徘徊不知所以裁之。
或者需要一次彻底的断舍离,如果迷你惘,一定有答案在某一本书中。再一次阅读《断舍离》,这一本书的作者名叫:山下英子,职务是“杂物管理的咨询师”。据说她十年来一直通过培训班,帮助人们整理房间,整理生活,也整理人们头脑中所想的各种事情。《断舍离》被出版商称之为“历史上最强大的人生整理法”,据说这本书让几十万人的人生有了大变化、大不同。这本书,是否真有奇效,坦率的说,我是不太相信的。于我而言,不如自小被爷爷训导整洁简洁,太太的爱整洁和自己自幼的习惯来的自如。因为封面上印的字,出版商的广告语嘛!腰封专家的吆喝嘛~。因为书不是我买的,作者也不是我崇拜的,阅读的时候不敢说俯视,至少缺乏足够的敬意和虔诚。只是增加了耐心和好奇。粗浅的总结话语本书的核心要点就是:人生要想实现真正的变化,让自己有大不同,关键要完成视角的转换。视角转换的本质上就两条路:第一条转变,是从由内向外的他人视角,转化为由内向外的“自我视角”;第二条转变,就是要以未来的视角看问题,要从过去的视角,转化为未来的视角,去作取舍和选择。用俗话说,看着一整屋子的物件,中国人节俭持家的价值观,啥都不舍得扔,破家值万贯呀。但是,想想这堆玩意再放一年、十年还有用吗?没用,占着地,干嘛呢?这一次阅读是带着目的的,发现作者除了教每一个读者如何清理现实世界中“不需要、不舒服、不愉快”的那些实物,山下英子也教客户在心目中如何去除那些“不需要、不舒服、不愉快”的杂念。”,一读于此,书读百遍,每有新见,物质和精神世界的道理原来是相同,形神物寓。再高的境界:严选、善用物件,少、清爽,自在简单。似乎有了一丁点修身的味道。
在《断舍离》中,回到每年的6、7月,为什么不换一个视角看待呢?破与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