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黄泉见母”的参谋艺术

“黄泉见母”的参谋艺术

作者: 老燕樗言 | 来源:发表于2018-06-14 14:56 被阅读92次

“黄泉见母”的参谋艺术

   “黄泉见母”这一典故源自《左传》,提出并化解“不见黄泉不见母”之方案的是春秋时期郑国大夫颍考叔。说到此人,不得不提及他大名鼎鼎的领导——郑庄公。

郑庄公,郑国第三任国君,春秋五霸出场前的小霸主。郑国的这段历史可谓是东周列国争霸前的开胃小菜。郑庄公,郑武公与武姜的嫡长子,郑武公去世后自然顺理成章的成为郑国接班人。然而由于其母武姜在生庄公时难产(郑庄公小名寤生),固而对于自己的两个亲生儿子,姜氏似乎更喜欢小儿子共叔段,也就是庄公的弟弟。

由于母亲的宠爱,加上郑庄公的一味忍让,使得共叔段野心日益膨胀,段最终与母亲走向了里应外合的叛乱之路。当然叛乱最后被庄公轻而易举地镇压了。

郑庄公这人老谋深算、工于心计,前期看似对母亲与弟弟的蓄谋不闻不问,实则是在布一张大网等待母与弟主动投罗。这种大局在握的胜利姿态也确实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兄弟间的争夺。最后郑庄公逼死弟弟共叔段,软禁其生母,并发下重誓“不及黄泉无相见”。

颍考叔正是在郑庄公这种尴尬的母子关系中出现的。相于颖考叔其人史料记载不多,《左传·隐公元年》仅寥寥数字记载其为“颍谷封人”,后世演义小说《东周列国志》也仅补述“为人正直无私,素有孝友之誉”。

虽然有关颍考叔的材料不多,但颍考叔的参谋与曲谏却给后世留了一笔丰厚的财富。笔者以为,颍考叔进谏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深谙领导的心理,选择合适的机会曲谏。

先说领导的心理。

一、郑庄公见母的“两难”心理

郑庄公虽然因共叔段叛乱而怨恨自己的母亲,并发下恶誓永不相见。但他并未对加害其母,只是将其软禁,可见郑庄公还是念母子之情的。至于发下的毒誓,或为一时之激愤。事后不久也表示出悔悟之心,《史记》卷四十二《郑世家》上说“已悔,思母。”由于古人一诺千金、信守诺言,特别在意自己的誓言,更何况是一国之君,诺言可谓是立国的根基。

所以摆在庄公面前的就是一道“两难”的难题,想见母亲又不想违背自己的誓言。颍考叔正是为解庄公心结而来!

掘地见母

二、郑庄公刚愎、不从直谏的复杂心理

郑庄公是个很有决断与心机的君主,史书上通常会将一个屡次不听劝谏的君主塑造成一个失败的反而的人物,然而郑庄公虽不听谏但不得不说他是位成功的领袖。有着这种心理的领导往往听不进下属的直谏。这点从郑庄公身边另外两个大夫祭仲与公子吕、子封等人的直谏可见一斑。

早在共叔段羽翼未丰前,段向庄公请求治理京城(仅次于国都的二号城池)时,祭仲便向庄公进言“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祭仲认为,京城是仅次于国都的大城,不宜封给共叔,否则将会养虎贻患。并将段的野心比作蔓草,长期以往,将会不断滋生助长,久后难图。郑庄公对段的野心自然也心知肚明,但他并未采纳祭仲的谏言。一方面说明庄公对段的叛乱胸有成竹,另一方面也说明庄公乾刚独断不听直谏,更谈不上从谏如流。

另一个案例是公子吕对庄公的直谏。当时祭仲、公子吕等均看出共叔段的谋逆行径,公子吕主动请缨先发制人,《左传·隐公元年》记载公子吕的计谋,“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郑庄公依然未采纳公子吕的计策。

等到共叔段刚发动起事时,子封认为不能再坐等段的壮大,进谏必须对段采取紧急军事行动。郑庄公依旧未采纳子封的直谏。

由以上三个直谏失败的案例,颍考叔在向庄公献策时,采用的是迂回曲谏的方式。

以下谈谈颍考叔的曲谏之道。

颍考叔未选择直谏,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庄公的脾气,在他进谏之前已有祭仲、公子吕与子封三人的直谏失败的例子。所以颍考叔并不打算直奔主题,劝庄公放下誓言,以母、以孝为大,抛开恩怨与母亲合好,而是决定走一条非常之道——曲谏。

庄公在宴请颍考叔时(演义中认为是颍考叔主动进谏),颍考叔舍不得吃肉,悄悄地将好肉藏起来,当庄公问其缘由时,颍考叔回答说是留给母亲吃的。颍考叔曲谏的聪明之处正体现于此,借此引出庄公的思母之情。果然庄公发出感慨:“我甚思母,恶负盟,奈何?”思念自己的母亲又担心背负违背誓言的心态终于主动坦露出来。

面对庄公的这一“两难”境地,颍考叔自然是有备而来。他提出“掘地及泉,隧而相见”的方法轻而易举地化解了庄公母子彼此思念又不好意思相见的尴尬局面。惜字如金的《左传》在描写庄公母子相见时可谓是慷慨得很。先后描绘庄公见到母亲前赋诗“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再描绘武姜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泄泄”。把最初母子碍于面子不好意思直接相见的心态与继见时的喜悦之情刻画的栩栩如生。

这一切当然得益于颍考叔善于领会领导的心理,把握恰当的进谏的机会,以及选择合适的进谏的方式。无疑颍考叔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完美的参谋、进谏的案例。如此两全其美、成仁之美的事迹由此也得到左丘明的赞誉“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参考文献:

1、《春秋左传注·隐公元年》 杨伯峻中华书局2010

2、《史记》 西汉司马迁撰 中华书局2013

3、《东周列国志》 明·冯梦龙中华书局2010

4、《中国秘书史》金常德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5、《颖考叔青云直上》西乔木望文2013.04

6、《论颍考叔的为人造典型》董婷现代语文2013.5

相关文章

  • “黄泉见母”的参谋艺术

    “黄泉见母”的参谋艺术 “黄泉见母”这一典故源自《左传》,提出并化解“不见黄泉不见母”之方案的是春秋时期郑国大夫颍...

  • 春秋往事007 黄泉见母

    弟弟的问题终于解决了,还有那个偏心的老妈怎么办呢?居然想和弟弟里应外合搞掉自己,我到底是不是你亲生的? 郑庄公心里...

  • 3.1 成语: 黄泉相见,掘地见母

    掘地见母 根据中国历史典籍《左传》产生的典故。郑庄公出生时与寻常不同,他的母亲姜氏于是厌恶他,而爱他的弟弟。姜氏讨...

  • 第10季第7周-174霄霄霄宇-《史记》

    郑世家 摘取的两篇是《郑庄公黄泉见母》《解阳不辱使命》 想写一下庄公黄泉见慕的故事:郑庄公的母亲武姜生了两个孩子,...

  • 【0528我在悦读】黄泉见母

    书目:《诗经密码》作者:刘蟾 上次我们说,共叔段和武姜两个人的谋逆失败,郑庄公一气之下,对着他的母亲武姜发誓,不到...

  • 春秋:郑庄公黄泉见母的故事

    “自从那荒唐可笑,淫乱无知的周幽王以烽火戏弄了各路诸侯,倒是换来了他那诡异妖媚,败家祸国的褒妃倾城一笑,也真是辜负...

  • 闲话春秋之郑庄公黄泉见母

    话说郑庄公攻破共城,诛杀共叔段,于城中搜得共叔段与其母武姜密谋的书信,不禁大怒,命人迁其母姜氏于颖地安置,并誓言:...

  • 沟通这件事,技巧用对事半功倍!

    “黄泉见母”出自《左传·隐公元年》,说的是郑庄公因其母亲与弟弟合谋篡位,母子交恶后又和好的故事。庄公平定叛乱,软禁...

  • 国君无罪却被亲生母亲驱逐出国,春秋时母子关系为什么如此恶劣?

    春秋早期,在郑国发生过黄泉见母的事件。郑庄公的母亲因为更喜欢小儿子,所以和小儿子密谋造反,要把郑庄公这个大儿子推翻...

  • 朱工与智者的谈话录

    朱工在楼下散步,偶遇一智者。 智者见朱工长吁短叹,于是问道:“年轻人,有什么想不通的,说来老夫给你参谋参谋。” 于...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黄泉见母”的参谋艺术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jye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