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十三周的周六。心情是惬意中夹杂些许紧张。(是不是真的只有些许我也不知道)
这学期过的太快了,比一眨眼还快。也许是这学期平日的同化率太高了,也许是因为心境的改变——只盯着眼前看,过好今天,想好明天。这个学期,课程压力没有想象的大,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考研的英语和数学复习上。每天按部就班,早上的空挡时间用来看数学,午饭后看英语单词或是词组,有时候会趴着休息20分钟,下午的空档时间用来看数学或是课程内容,晚上有时候写论文,不过大部分的夜晚还是在休息的。一天下来很劳累,晚上效率极低。我选择放松,要么看电影要么刷手机。不过,这样的习惯一天天养成,让我有一点点担心下学期备考期间的晚上学习时是否有高效率。
经历了6月和9月的挣扎后,对于考研这件事好像真的放轻松了很多。在内心深处,没有以前那样的焦虑和不安。虽然压力依然在,但我清楚内心的步伐还是走的很稳还附上了一些自信。在思想历程上有所长进,但对于坏结果的我到底会有怎样的想法不好说。至少应该可以相信,现在的我已经在放低“虚无高度”的路上了。
所谓“虚无高度”,我自创的名词。文采有限,实在想不出哪个更加贴切的词。意思是,每个人对于未来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期待。有些人可以在做好眼前事情的同时去构想未来的规划,有些人呢,适得其反。把要求定的太高或者把时间都花在如何制定上。“虚无”就是表示不能够得到的。你明明没有这样做的资格,去做它伤害的只有自己啊。我就是后者。我总是想太多,也不知道何时养成这个“毛病”的。但是好像不是那么容易改掉。但是真的有必要改吗?不清楚其他人,我认为我的“想太多”分两种情况:被人误解型和自我反省型。
想,思想,想法,创造力。我觉得这个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尤其是,批判性思维。)这是每个人的经历所沉淀下的东西,个性、想法、际遇浓缩在一起后的整体呈现。每个人的思想应当是他们最宝贵、最独一无二的财富。想太多,虽然大部分时候被视为贬义词。但是我不认为,它真的不好。我们应该要明确有一种情况是客观存在的:当所有人都说不好或是不对的东西,它未必这样。我当然不是在替“想太多”辩解。我觉得在批评一个人“想太多”时,应当去想象这个人的处境。就像我前面所说,伤害到自己了就是适得其反,就没必要进行下去。试着想想,每当你在畅想或是挣扎时,总有人说“别想了,看好眼前。”或者“想这么多有用吗?”我相信,大部分人都有得到过这样的回答。除去安慰的客套话外,何不妨想想说这样的话的人是一种什么心态。就是因为,他们自己不去想或者他们在想的时候遇阻。我所谓的“处境”,就是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如果他每天什么都不做,只是做白日梦,批评他“想太多”一点都不过分。但是,大部分人都处在一种无助的状态。每个人都是一路跌跌撞撞走来,都会遇到很多人生的岔路口,这个时候根本就不应该被接受一句“你想太多了!”。另外补充一个个人观点:我不认为在我这个年龄段的人会有成熟的思考问题的方式,或许他们懂很多道理,会想很多以后的出路,但这不代表他们很成熟。所以常常被大人们说“想太多”是因为他们站在了现实的角度。他们以为你的“想太多”仅仅只是对生活的无奈之感。其实不然。至少,我不是这样。我的“想太多”包含了我的思考方式和态度。我很需要真正的过来人来帮我疏导和指引。而不是被误读。我曾经在很挣扎时,被家人说过“想太多”,但是我觉得这是不太正确的。这个时候是每个人自我成长的最好时机,不应该被扼杀。有正确的引导会事半功倍。所以啊,我常常说,教育子女真是门学问。真的要尽好做父母的职。不在于给你的家庭环境和资源,态度啊,是最重要的。当然,如果是我,好的环境和资源是必须的。我不会认为这是我带给子女的优势,我把它当做一种应该做的事情。因为,这就是我想法、我的态度、我的思维方式。
我时常自我反省。我有时候会意识到“哦!这个点我没必要想太多了”。这个点常常发生在我和别人沟通的时候。所以,我的第二种“想太多”实则是带给了其他人困扰,这个就很有改正的必要了。
以上,是关于我对“想太多”的见解。
最近,我有一个新的体会,是真真正正感受到的。拍戏。剧组的工作人员真的辛苦。以前,也只是嘴上说说,手机上刷刷而已。这次是完完全全亲眼看到。
任何艺术创作都是伟大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