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有客人开发票,他要一天开240块钱的开四天。(有一些客人请客吃饭住店公司是有报销额度可凭发票报销,所以这带来的一个操作空间:如果出差的时候自己省下一点钱,但开票的时候金额往上报,自己就可以从中盈利。即挣差价。虽然这样“不道德”,但是在经济社会生活当中屡见不鲜)我很意外,我再次反问了他一遍,因为他最贵的那个房间开票金额只是93块钱。便宜的那一天甚至都只有70多——这个客人吃报销吃的有点狠。
为了吸引顾客,所以我们酒店的政策都是客人说多开多少就开多少,只是收取相应税点即可——就是我们自己不亏,但是客人能挣,自然而然出差就更愿意来我们店并且推荐同事来我们店。他在我们这一共付了三百,开票额为960,按照税点计算收费,客人前前后后改了几遍,导致开的发票冲红了好几遍。因为多数的税点都是前台自行计算,有点麻烦,所以最后一次,我实际上多收了他大概15块钱。(我是后来才反应过来的)
这位客人本来开的是三天的票,所以税点收的是这三天的税点,然后他又加了一天,我就直接按照这一天的金额给他加收税点。(实际上是要减去他已付款金额再计算税点,但我当时没查到他第四天的付款记录,所以我以为他就是凭空捏造再次虚报一个金额。)
这个客人就很不满,说前面三天只收了40多的金额,为什么后面一天居然收了30多?于是我当着他的面再给他演算了两遍,我还反问他,我这样算有什么问题吗?他说就是不对,但是他也没有提出具体的哪里错了,他还说上次我们这一边这样给他计算的时候还给他退钱了。于是我用非常坚决且不想理他的口吻说了一句。咱们这一边就是按这样的收费。然后我就盯着他看。可以看出他很不满,但是还是把钱付了。我猜他心里一定酝酿着怎样投诉我。
后面等回过神来我去思考,因为我确实觉得有点奇怪,他前面三天开的金额所收的税点为什么比他第4天一天所收的税点还要低,那是不是第4天确实是算错了?然后我想起来确实是多算了他已付金额——他已经付钱的那一部分税点是不用他付的,是由我们自己出。所以这一部分我大概多收了他15块钱左右。
果不其然,当我睡醒的时候,我的店长告诉我,刚才那个客人投诉,说我们这一边给他多收了11块钱——他甚至为此去市场监管局举报我们说我们不交税。据店长反映,他早上把店长和前台的那一个接班小伙伴纠缠了好几个小时,得理不饶人的那一种。
于是我的店长问我,有没有机会举报这个客人并且不让这个客人知道是谁举报的并且是否能通过举报对他带来惩罚,或者说是恶心他一下也可以。
我当时心底一凉,我发现有些人确实是不能惹的,因为他表面可能对你和和气气,但是心里确实在想着怎样给你使坏,怎样报复你让你也付出得罪他的代价。
我说,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绝大多数法律核心点最常见的可以归结为“合同契约原则”——一切都是围绕合同双方展开。比如说在这个税点上面,我们和这个客人是没有直接的合同的,我们直接的合同是国家税务局。但是不同的法律上面的说法不一样,可能说依法纳税是义务。但其实本质上可以理解为是合同是契约。相反如果这一个客人真的想投诉我们的话,我们与他之间的合同契约其实属于是消费者协会管辖范畴因为消协管辖的就是企业商家和个人用户之间的契约合同。按照这样的观点来看侵权维权其实也是很容易理解的,所以我觉得近代西方启蒙时代所提出的契约论真的可以是的现代文明的核心要素。
所以我告诉店长不用担心。他这个举报对我们酒店是没有实质影响的。
店长回了一句说他并不担心这一个,他只是觉得这一个人得理不饶人,还搞他的人心态他就不能忍,所以一定要整一整这个“牛马”。
店长到底是出于报复心理,还是说维护自己人,抑或是想“替天行道”等等等等目的都不重要了。
那一刻我能想到的就只有一句,人是目的而非手段。
早上开票的时候已经是我连续第3天上的通宵班次,当时我的脑瓜子嗡嗡作响,已经转不动了。熬夜确实会让一个人脾气便暴躁,然后遇上这样麻烦且纠缠的客人,就更没有好心情了,于是我的态度更差了。但现在回想起来,我不由得感慨:①长期熬夜缺少足够的休息时间,确实会对大脑造成很大的损耗;②我坚持我是对的,但万一我真的错了呢?
想起了前几天上晚班的时候。一个客人在那里吹毛求疵。他连续说了几句,别的酒店都可以,为什么就你这不行?为什么就你事那么多?我也极其不满的回敬了他一句,为什么别的客人都配合,为什么就你事多?客人哑口无言,随后恼羞成怒地威胁道:“我要给你差评。”我一下子就乐了:“你要给差评就直接上美团去评价吧,不要和我废话那么多,求你了真的。”
他气冲冲的走了。
把这两件事联想起来,我真的不由得感慨,我们总是想当然的觉得我们是对的,我们总是倾向于维护我们自己的权威、我们自己的正确性并且不容他人质疑和冒犯。但我们无论多么勤于思考,勤于反思,勤于换位思考,我们还是难以避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偏见或狭隘。
像多开税点这样的事情,其实很多客人都会这样做,大家都是为了求财嘛。本来都不至于演变多么激烈的矛盾斗争和对立,发现错了,退个款认个错当几分钟孙子,也大都过去了。但当这个客人处处得理不饶人的时候,其实他也没想到,他这次遇到的都是一些铁板,这次铁板们也在酝酿着给他来一个热烈的“回应”。
铁板们认为自己是正义的——这人就是从未吃过亏,我们帮助他长点记性记住点教训;
这类客人也会认为自己是正义的——你要是被我逮到犯错了,我一定要让你痛彻心扉不然你往后还得犯,我要让你记忆深刻永不再犯。
这件事里头只会有一方赢,但无论结果如何,谁都不会认为自己错了。
这是发票的风波,但其实,也是我们的风波。它像一个杯子中所卷起的龙卷风,让我们得以借此机会从个性推演到共性。人性是复杂,但结果导向,其实无外乎几大类,这就是为啥太阳底下无新鲜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