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别重视和强调修身。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摆在首位的。
做官先做人,做人先修身,古代讲的修身对于今天来讲就是理想信念修养。
只留清气满乾坤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论语》
译文:
是几个人在一起,其中必有一人是可以学习的能者,选择他的长处学习,看见没有德行的人,自己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
这是孔子说的话,也是后世儒家修身养德的座右铭。“见贤思齐”是说好的榜样对自己的震撼,驱使自己努力赶上;“见不贤而内自省”是说坏的榜样对自己的“教益”,要学会吸取教训,不要跟别人堕落下去。孟子的母亲因为怕孟子受到坏邻居的影响,连搬了三次家;杜甫写诗自我夸耀“李邕求识面,王翰愿为邻”,都说明了这种“榜样”的作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出领导干部要见贤思齐。
这期经典释义人——河南大学王立群教授说,见贤思齐,就是向有贤德的人看齐,向有贤德的人去学习;看见那些德行不好的人,要反省自身,是不是有类似的表现。这是修身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这期思想解读人——北京大学郭建宁教授说,严以修身是建设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的必要条件。我们开展的“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严以修身也是摆在首位的。在这个意义上讲,修身不仅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修课,而且是必须修好的第一门课。
见贤思齐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
——《尚书》
2013年的6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引用了这句话。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要培养和树立六种意识——信仰意识、公仆意识、自省意识、敬畏意识、法治意识、民主意识。自省意识,是要经常自我约束,经常自我反省,“检身若不及”。中华民族是一个高度重视克己修身的民族,习近平同志多次引用的“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等,都是我们的祖先留下的宝贵思想遗产。《尚书》中的这句话,以对自我的道德要求和对他人的道德要求对举,讲的正是“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道理。不论是工作中还是生活中,不能只知道责备别人,总在别人那里找不是,而应该多看看自己身上的缺陷,多在自己身上找问题,这样才能既促进团结,又改正错误;既给人空间,又让人进步。“律己宜带秋风,处事宜带春风”“以责人之心责己,以恕己之心恕人”,可谓道德原则中处理自己与他人关系的辩证法。
王立群教授说,这两句的主要意思就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一宽一严是修身中间非常难以做到的一件事情。
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在这里,郭建宁教授讲述了习近平总书记两张收据的故事,这两张收据是2014年在河南兰考,2015年在陕西延川,习近平总书记及其随行人员所付的伙食费。里面的付款人、项目、明细、款数,写得是清清楚楚,一目了然。
郭建宁教授说,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具体、真实的写照。
郭建宁教授说,严以律己是从严治党、讲规矩、守纪律的必要条件,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而且是纪严于法,纪在法前。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国语》
释义:
顺从良善如登山一样艰难,屈从邪恶如山崩一般迅速。
2013年的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的时候,他引用了这句经典。
人总是有种难以克服的惰性,包括行动和道德上的惰性。行动上的惰性如好逸恶劳、“拖延症”等等,如果能有严格的纪律约束,总能大体上克服。但是如果在没有外在监督的情况下,克服道德惰性,念念不忘护持一颗善心,便不容易了。人要舍恶从善,一是内心必须有强大的信念做“防护堤”,二是必须有良师益友互为提点。立志须坚,交友须慎。
王立群教授说,这句话强调的是从善很难,作恶很容易,向上很难,向下很容易。
郭建宁教授解读说,古代讲的修身,主要是从克己修身,自我修养说起的。但是我们今天讲的修身,有了新的时代内涵,和新的时代要求。
我们要把修身和全面从严治党结合起来。
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个人的道德修养也永无止境。
三严三实个人修养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约束着我们的行为。任何一个人只有具有良好的个人修养,才会被人们所尊重。当然,个人修养的内容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生实践活动的深入也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