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个人的经验看来,女性总觉得——这不是我们想要的
逛浙江书展时购买书籍。
伍尔夫自传性小说。字数不多,但并不好读,一是多人物,多视角下描绘各自的想法,加之没有推动性的剧情,让小说带有破碎感。二是每一部分内容有其自身的无限延展性,在一个镜头中能看到很多深度的体验,每个角色都是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到灯塔去,一开始是詹姆斯在六岁时提出的一次远足要求,但是被父亲以天气不佳打击。随着各个人物在各自视角下的情绪推进,灯塔也不断改变了象征意味。最后去不去灯塔已经无所谓,重要的是在剧情推进中,每个人的心路历程。第二部分,笔锋跳过十几年,拉姆塞一家经历了一战,家庭发生极大的变故,拉姆塞先生故地重回,打算去一趟灯塔,完成妻子当年没有完成的旅程。此时拉姆塞一家失去了家庭的和谐剂,形同散沙。詹姆斯和小时候形成强烈对比,到灯塔去由期待变成了厌恶。很多人都有相似的心路历程,原本内心已经决定做某件事,但是因为家长的反复催促,反而带有对抗意味,坚决唱起反调。
从中可以检出每个人物都展现了矛盾感:
拉姆塞夫妇的人物原型来自伍尔夫的父母。
拉姆塞先生理智又专制。严谨到将日常以字母表的顺序来规划人生,不知道算不算J人?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仍然不能成为人类的灯塔。像平庸的大多数人,年轻时以为自己有夺天地之造化,神鬼莫测之能,来到世界上总应该改变些什么,成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某个方面的明灯,最后除了让社会不断印证自己是平庸的一粒沙子外,几乎没有为社会带来任何变化。随着内心社会性的增加,越发在意是否得到他人认同,当拉姆塞夫人去世后,拉姆塞先生再也无法得到如此强烈的情绪拉扯。他的生活愉悦感很大程度上来自家庭的绝对权威和房客坦斯利的拥护。直到十几年后,莉丽夸一句:你穿的这双皮靴可真漂亮!他露出了笑容,或许此时他完成对人生的和解。我的心若能效仿那风,必将对未来盛情款待。另及,大家都明白权威式家长只会带来绝对的反抗,詹姆斯在书中多次表明对父亲的憎恨。现实中很多家长没有意识到,明明自己愚蒙又无知,就因为不愿意放弃在家中的权威地位,替孩子做错了一生的选择。
拉姆塞夫人温柔美丽大方,符合一切小说中岁月从不败美人的形象。长袖善舞,基本得到了家庭所有人的喜爱,情商超级高的她,让每个人都得到相应的情绪价值,各种矛盾的可能性都能相互共存,按照网路的说法:这个家没有我迟早都得散。拉姆塞夫妇属于相互依赖又相互提供满足感的关系。拉姆塞夫人从不表现的比丈夫强,即便生活中拉姆塞先生就像是一个巨婴。同时,她也是一位被婚姻束缚中的女性,认为每个人必须结婚,必须生孩子。一度盘算撮合莉丽和威廉。生命中没有那么多的必须,大概除了必须好好活着,其他约莫都可以调控,拉姆塞夫人可以享受为家庭带来和谐氛围的成就感,享受自己的婚姻和孩子。莉丽也可以享受做为独立女性,在绘画的世界里肆意绽放。当拉姆塞夫人内心涉及到他人的婚姻状况,意图强行改变时,便带上视线的狭隘。每个人欢乐的来源并不相同。
莉莉有伍尔夫的影子,一方面,对拉姆塞夫人的情感表现出强烈的倾慕性,像极了女性爱恋女性的韵味。爱情不仅会占领开旷坦阔的胸怀,也会闯入壁垒森严的心灵。并且,她对婚姻中的鸡零狗碎特别反感,认为婚姻只能给自己带来一个有缺点的男人。十几年过去后,依然庆幸没有结婚,逃过一劫。很难不想到,伍尔夫本人复杂的情感世界中相似的过往。另一方面,她的独立意识和对绘画地追求比黑夜的星光更闪耀,遗憾的是莉丽经历了十几年都没有完成她的作品,正如大多数人追逐梦想,只能停留在追逐途中,却无法实现。正面地看,人生最重要的是享受过程,反面地看,面对无结果的梦想,会不会也会产生选错道路的遗憾。好在最后,莉丽完成了她脑海中的画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