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视唱练耳与声乐技巧
视唱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识谱、看谱、读谱的能力,培养正确的音准感、节奏感等各方面的乐感,广泛积累音乐的传达方式,主要包括音准的训练和节奏的训练两部分内容。
1.音准的训练
音准是视唱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教学或者生活中我们都常常会碰到这种现象:有些人视唱曲目唱得很好,但是演唱歌曲时却唱得非常糟糕,而有些人演唱歌曲时水平很高,但是对一些简单的视唱却唱得一塌糊涂。这是十分普遍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从侧面反映了视唱练耳教学与声乐技巧出现了脱节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在训练中就要对基本的发声和呼吸技巧有一定的了解,为视唱的音准训练提供技术上的支持。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必须明确基本的发声原理,并且还要借助声乐方面的技巧,帮助学生打开喉咙,用唱歌的状态来进行视唱曲目的演唱。
2.节奏的训练
节奏是音乐最基本的内容,是音乐的灵魂所在。节奏的训练在视唱教学中占据重要位置。视唱中节奏的训练主要是打拍子,然而有些人在学习过程中不習惯打拍子,或者是打拍子跟不上节奏,或者是拍子和节奏不能协调起来。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人的节奏感不稳定和身体的协调性不好造成的。对于这些问题,教学者可以从学生熟悉的音乐作品人手,使他们能够把握拍子的节奏规律,反复对其进行练习,就能够使其对拍子稳定性形成概念,有利于节奏感的培养。
二、视唱练耳教学对声乐教学的重要作用
视唱练耳是通过视唱练习、听音训练等途径来培养学生“听”和“唱”的感知力和理解力,培养学生的乐感和音乐记忆力及想象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在声乐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和意义。
1.基础的训练
视唱练耳教学的基础训练主要有节奏节拍、调式调性、力度旋律、听音记谱训练等,训练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调式音阶及和弦的构唱。声乐教学主要分为发声练习和作品演唱两个部分,发声练习是训练声音技巧的基本练习,包括发声的位置、气息控制等多种练习,是获得声乐技巧的重要途径,训练时大多是先以音阶、琶音为主,再根据学生练习中的发音特点,加入母音的训练。在发声练习中,由于没有歌词,对学生的辨音能力也就有更高的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识谱辨音能力,才能跟着钢琴的节奏联系发声技巧,否则即使能够随意调节自己的声音,也不能很好地把握音准和节奏。
2.“听”“唱”感知力的培养
声乐作为一门有声艺术,无论是歌唱表演还是乐器演奏都离不开听觉的培养,音乐学习过程中一个十分有效的手段,即听觉记忆,只有具备了完整的音乐听觉,才能准确地把握音准、旋律、节奏、乐曲风格等,了解音乐作品的风格、内涵、力度、色彩等,进而利用歌唱的技巧,将依靠音乐听觉获得的内心构造的画面通过声音表现出来,而音乐听觉则需要通过严格视唱练耳训练来获得。
3.乐感的培养
乐感是在音乐实践活动中对音乐情感的感知力,是音乐教育中重要的内容,乐感的核心是节奏,良好的乐感可以使学生更为细腻、流畅地表现音乐,提高音乐的美感,如不具备良好的乐感,则就会出现跟不上节奏,演唱时断断续续,导致乐句的衔接不连贯,破坏音乐的完整性,因此,就应该加强对视唱练耳的训练,在反复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乐感,训练学生对节奏的准确把握,从而达到音乐的完整性。
4.音乐表现力和想象力的培养
音乐的表现力即是指对音乐作品理解的表现能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也就是识谱,包括对作品的艺术风格、特色、创作手法、结构、色彩、力度、演奏方法等多个方面的理解。视唱练耳训练中对于音乐作品的广泛接触能够使学生积累大量的音乐词汇,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能够感受不同风格、形式的音乐作品,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促使学生更为深刻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学生的音乐鉴赏力得到提高,音乐表现力也自然而然地随之提高。同时在体会不同的音乐作品时,某一音乐主题还能引起人们内心的共鸣,激发其创作欲望。在视唱练耳中有着大量优秀的、富有艺术性的音乐作品,这些音乐作品可以给学生最直接的美感,为学生日后的声乐演唱、音乐创作等提供灵感。
音乐的想象力是指大脑对音乐记忆活动的再加工、再创作的思维活动,是音乐创作的基础,音乐的思维具有抽象性和模糊性,一个人想要获得音乐想象力,必须具备大量的音乐经验和音乐实践活动,才能有再加工创作的素材,而对于学生来说,视唱练耳是获得音乐经验和音乐实践活动最为直接的途径。学生在视唱练耳练习的过程中,在有意识或无意识听取乐曲时,除了可以培养音乐记忆能力,体会和记忆音乐的节奏和规律,还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思维能力,为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奠定基础。音乐是一种不断变化的动态的艺术,对于音乐作品中的速度、起伏、休止等处理都需要有深刻的体验,才能够深刻地理解音乐作品的内涵,体验作品的音乐语。瑞士著名的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斯建立的体态律动学的音乐教育体系中也是注重以肢体语言锻炼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强调应调动一切的手段来锻炼学生的音乐听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