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筑基: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二)

筑基: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二)

作者: 风雨彩虹1219 | 来源:发表于2022-06-26 23:50 被阅读0次

    中原焦点团队    坚持分享1441天    2022-06-26

    第五单元:婴儿的言语发展

    一个人的社会化的发展,就是从语言社会化发展开始的。

    一、婴儿的发音

    简单发音阶段(0 - 4个月) ,连续音节阶段(4 - 9个月) ,有意义的语音、学话的萌芽(9 - 12个月)。这时候,家长要有耐心,温和地和孩子说话、互动。

    3岁儿童可以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所以孩子3岁以前(特别是1.5岁前)父母能自己带尽量自己带。

    二、词汇的发展

    1-1.5岁第一批词汇(50个左右),3岁词汇量达1000个,词汇从熟悉的事物的名称即名词开始

    三、句子的发展

    从单词句到多词句,从简单句到复杂句

    (一)单词句时期(1-1.5岁)

    1. 婴儿以一个词代表一句话的意思,在特定情境中代表儿童想要表达的内容(单词语阶段)。

    2. 婴儿在一周岁左右能说出第一批词。

    3. 在言语获得的早期阶段,词类的获得具有语言差异性。

    4. 婴儿运用新词时,具有外延缩小和扩大的倾向,例如“狗”概括水平夸大或缩小。

    (二)多词句时期(1.5-3岁)

    1.积极的言语活动期,随着儿童词汇量的扩大,儿童说话更主动(19---21个月迎来语词爆炸期)。

    2.两个阶段:

    简单句阶段(1.5-2岁):“电报句(双词句)”

    复合句阶段(2-3岁)

    儿童早期语言学习中会存在一些现象:

    (1)过度扩展(2)过度缩小(3)假失现象

    家长可以结合情境,完善孩子说话的内容,这样孩子就会学会很多完整的句子。

    四、婴儿与成人之间的言语交往

    3岁内宝宝语言发展的规律及表现

    0~1月龄新生儿期:“哇哇哇哇”--哭声就是我的语言

    2~4月龄发音游戏期:啊啊、喔喔--我会模仿你。

    5~8月龄语音修正期:“咿咿呀呀”--我开始用声音探索世界

    9~12月龄学话萌芽期:“叽里呱啦”--我的“婴语”是不是很难懂?

    13~18月龄学话被动期:“爸爸-抱抱”--我的只言片语可是大进步哦!

    19~24月龄语言模仿期:“妈妈爱宝宝”、“妈妈宝宝”--这个时期的我最喜欢学大人说话。

    24月龄以上语言飞跃期:“这是什么?”--飞跃的时期到了,我什么都想知道、什么都想说!

    五、语法的获得

    1.5岁~2.5岁时堂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

    3岁末基本全部掌握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

    六、促进3岁内宝宝语言发展的方法

    •0~1月龄创设丰富的“听觉环境”

    •2~8月龄模仿宝宝发音,促进语言中枢发展

    •9~12月龄放慢语速,多和宝宝说话

    •19~24月龄用丰富的语言和宝宝交流

    •24月龄以上抓住宝宝学语言的特点,激发表达欲

    •找到婴儿的兴趣点,激发表达欲望

    * 鼓励非常重要!

    第六单元:婴儿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婴儿的气质

    (一)婴儿的气质类型

    气质是婴儿各自不同的明显而稳定的个性性征

    1、巴斯的四种类型:

    情绪性 、冲动性 、活动性 、社交性

    2、托马斯和切斯的三种类型

    容易型: 易于适应环境,习惯规律、情绪愉快。

    困难型: 难于适应环境,习惯无节律、负性情绪多。

    迟缓型 :适应环境缓慢,习惯逐渐变化、情绪通常不太愉快。

    混合型35%,容易型40%、迟缓型15%、困难型10%

    (二)婴儿气质的稳定性特性

    1、机体发育的巩固增强了气质稳定性

    2、属于中等程度的稳定。

    (1)有些受环境影响(2) 极端气质难以改变。

    (三)气质的可控性和可变性及其与教养的关系

    1、气质对早期教育的影响

    影响父母的教育方式

    2、早期教育对气质的影响作用

    二、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

    情绪是婴儿先天具有的反应能力,又是其社会化的开端。

    (一)婴儿兴趣的发展

    初生婴儿的兴趣是一种先天的情绪。

    指导和组织婴儿的感知、动作和探究活动的作用

    1、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出生至百日前)

    兴趣--反应模型

    2、相似性物体再认知觉阶段(半岁前后)

    兴趣--快乐 获得知觉能力的学习过程

    3、新异性事物探索阶段(1岁前后)

    兴趣--认知倾向

    (二)婴儿的社会性微笑

    笑-与人交往、引人照料的基本手段、

    人际交往的纽带

    自发性微笑(0-5周):反射性非社会性

    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周-4个月):语音与面孔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4个月以后):熟悉VS不熟悉

    (三)婴儿的社会性哭泣

    哭--表达需要的唯一方式

    *哭是不愉快的消极反应,具有重要的适应价值

    *哭的五原因:

    饥饿、瞌睡、身体不适、心理不适、感到无聊

    *化分为:

    1、自发性的哭(生理反射性哭)

    2、应答性哭(针对不适刺激)

    3、操作性哭泣:主动、经验

    (四)分离焦虑(陌生人焦虑)

    最初阶段:信任阶段

    第二阶段:无从改善的困境  、希望破灭 、情感冷漠

    第三阶段:无可奈何去适应环境

    (五)情绪对婴儿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1、情绪是婴儿早期适应环境的首要心理承担者

    2、情绪是激活婴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驱动力

    3、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功能

    三、婴儿的社会性依恋

    依恋:即依附眷恋,是婴儿与抚养者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是情感社会化的标志。

    (一)依恋发展阶段

    婴儿依恋的发展阶段(鲍尔比):

    1、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0-3个月)

    2、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3-6个月)

    3、特殊情感联结阶段(6个月-3岁)

    4、互惠关系形成阶段(3岁以后)

    (二)婴儿依恋的类型

    安斯沃斯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将依恋分为三种类型:

    安全型、回避型、反抗型(矛盾焦虑型)

    1、安全型依恋

    父母在场:把父母看作安全保障,能安心地游戏和探索。

    亲子分离:情绪出现困扰 ,产生分离焦虑。

    亲子重聚:易抚慰;寻求和母亲亲近和接触。

    陌生人在场:对陌生人的反应比较积极,能顺利地与陌生人往。

    *安全型儿童母亲的特点

    对孩子很敏感。她们能根据孩子的需要来喂食,对喂食的时间、速度和方式等都非常敏感。

    对孩子有较多的反应:她们在孩子哭时会去安慰、“回答’孩子的问题,在孩子看着他们时会对孩子说话。

    母亲允许适宜于孩子年龄阶段的自主和探索。亲近具有灵活性:儿童和母亲各自独立活动,并不时进行随意交流。

    母亲和儿童似乎在互动中获得乐趣。

    2、回避型依恋

    父母在场:无反应,表现冷淡。

    亲子分离:不难过,无分离焦虑。

    亲子重聚:回避父母或不及时打招呼。

    陌生人在场:像对待父母一样。

    *回避型儿童的母亲

    回避型儿童的母亲易发怒,她们不会表达自己的感情,羞于和孩子有亲密的身体接触,她们紧张、不安、缺乏自信,她们和孩子间的距离常引起孩子的愤怒。

    母亲似乎对儿童的接触尝试做出消极的反应:当儿童悲哀时,母亲退缩。

    3、反抗型依恋

    父母在场:亲近父母,但不愿探索。

    亲子分离:极度痛苦,似乎离不开母亲。

    亲子重聚:难以抚慰;既想寻求与母亲接触,

    又在母亲亲近时生气地拒绝和反抗。

    陌生人在场:惧怕陌生人,不与之交往。

    *反抗型(焦虑-矛盾型)儿童的母亲

    母亲似乎致力于抚育任务,但经常在情感上对孩子不可亲近。

    儿童似乎了解到,如果自己坚持寻求关注,则母亲就能够做出反应,因而儿童始终保持与照看者的亲近。

    一些儿童会关怀双亲,以便增进互动,这会儿童过早地成人化。

    (三)早期教养对依恋的影响

    1、早期社会性依恋的重要意义

    安全型依恋的孩子:高自尊、享有信任而持久的人际关系、善于寻求社会支持,具有良好分享能力。

    2、衡量婴儿期母亲教养方式的三个标准:

    反应性、情绪性、社会性刺激

    3、依恋关系的建立策略

    运用“耐心+稳定”的情绪模式

    敏感地回应宝宝的信号

    时刻关注、积极参与、完全融入宝宝的世界

    要牢牢把握宝宝依恋形成的关键期(6-18个月)

    4、母亲态度与孩子的性格

    母亲态度是支配性的,孩子的性格是服从、无主动性、消极、依赖、温和的;

    母亲的态度是照顾过甚的,孩子的性格是幼稚、领带神经质、被动、胆怯的;

    母亲的态度是保护型的,孩子的性格是缺乏社会性的、欠深思的,亲切的、非神经质的,情绪是安定的;

    母亲的态度是溺爱的,孩子的性格是无责任心、不服从、攻击的;

    母亲的态度是忽视的,孩子的性格是社会性的,冷酷、攻击的,情绪不安定,但创造力强;

    母亲的态度是拒绝的,孩子的性格是神经质的、反社会的、粗鲁的、冷淡的。企图引起人们的注意;

    母亲的态度是残酷的,孩子的性格是执拗的、冷酷的、神经质的、逃避的、独立的;

    母亲的态度是民主的,孩子的性格是独立的、直爽的、协作的、亲切的、社会的、创造的;

    母亲的态度是专制的,孩子的性格是依赖的、反抗的、情绪不安、以我为中心、大胆的。

    四、婴儿自我的发展

    自我意识:是婴儿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化的具有关键意义的标志

    哈特的两阶段:主体我和客体我。

    客体我自我意识的出现: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次飞跃。

    1、主体我的发展:5-15个月

    5-8个月,尚无自我意识

    9-12个月,初步的主体我出现

    12-15个月,将自己与他人分开,主体我明确

    2、客体我的发展:15-24个月

    15-18个月,客体我初步形成,

    18-24个月,明确客体我, “我,你”等人称代词的使用

    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个飞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筑基:婴儿期的心理发展(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vgv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