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罗生门》

作者: 知子已知 | 来源:发表于2017-11-21 11:16 被阅读0次
    逃离《罗生门》

    01

    我一直有一个想法,人人都在说这是一个俗化的时代,很多东西浅薄、粗俗、无趣,但仍能获得很好的市场反响,赚的盆满钵满。

    我也不得不承认这种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过于俗化固然不可取,可也有一些为高雅而高雅,为深刻而深刻的影片存在。

    为了体现自己在所谓思想上的高度,便故弄玄虚,在影片中穿插使用各种手段,以让观众看不懂为目的,还美其名曰“深刻”。这样的“深刻”,我们不要也罢。

    02

    很早就听过黑泽明导演的《罗生门》是一部非常了不起的片子,不论是在电影的制作手法还是影片的思想深度上都堪称一流。

    作为一个外行,很难看出电影中哪里运用了创造性的拍摄手法,但我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影片所折射出的思想穿透力。

    03

    故事的背景是一个充满了战乱、饥荒、灾难的暗黑年代,就连树叶间射出的阳光也带着几分阴郁。无情的暴雨冲刷着罗生门上的朽木,故事在樵夫和和尚对家将的讲述中展开。

    整个案情很简单,一个炎热的下午,武士带着自己的妻子从一片树林中经过,正好在树林中休息的强盗见色起意,杀死武士,抢占了他的妻子。

    樵夫最先发现了武士的尸体并报官处理。整个案件有四个关键人物,樵夫、武士、强盗、妻子。

    随着他们的叙述,带来的不是案情的逐步澄明,而是更加的扑朔迷离,似乎并没有真相存在。

    04

    每个人都在美化自己,真相被拖进了人性的无边深渊。

    首先,樵夫明明看见了案发的整个过程,却因为偷拿了武士的珍贵匕首以及怕惹事,瞒而不报。

    强盗,把自己吹嘘成了一个武功高手,关于自己当时的怯懦与恐惧却只字未提。

    武士,没能保护自己的妻子,反而还反咬妻子一口,说他背弃了自己,自己没有颜面苟活,只好自杀。

    妻子,明明是自己因为害怕而离开了丈夫,却说丈夫嫌弃自己被人玷污。

    影片的最后,导演也没有说真相到底是什么,或者是想表达没有真相吧!天晴了,阳光重新主宰了这片肮脏的土地,和尚目送樵夫抱着刚捡到的婴儿远去。

    逃离《罗生门》

    05

    关于罗生门,后来的研究者给出了许多不同的解读。但都脱不开“人性”这个焦点,说到人性,无非就是人性善恶的问题。

    影片里,每个人展示给我们的都是自私贪婪的那一面,为了美化自己,可以不惜扭曲事实真相。

    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自我服务倾向”,指的是我们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而否定自己对失败负有责任。无疑,他们的自我服务倾向过于明显极端了。

    06

    可是,自私就是恶吗?

    经常和朋友讨论到关于某个人的行为是如何如何可耻,聊到最后他总是说一句“都是人性使然啊!”

    这话的潜台词好像就是在说,人性就是这样的,是不可改变的。既然是人性导致他这样的,那也就不必过分责难与他了。

    曾几何时,人性也成了人们故作深刻,掩盖自我丑陋的一块遮羞布了。

    07

    人的一生可以说始终处在一个面对环境变化而不断做出反应的过程。人性无所谓善恶,关键看社会环境给了他怎样的刺激。

    没有了罗生门那样的恶劣环境,自然也不会再有罗生门里的人性丑恶。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逃离《罗生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twi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