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暑假到了,在陪伴孩子放松身心的同时,别忘了给孩子补上“生命安全”这重要的一课。
专业人士为各位家长创作了这篇安全清单,供你参考。
1. 父母对孩子生命的照顾,除了合理保护,还应包含深入生活各方面细节的安全引导。
引导是爱的高级表达形式。孩子越早具备对于风险的概念、反应能力和应对速度,未来发生问题的概率就越小。
2. 安全引导,核心是传授知识。
只是告诉孩子“注意安全”、“不许这样”是没有多少效果的。保护生命是一门科学,可以通过小故事、绘本和角色扮演等方式帮助孩子理解,不断在日常生活中强化孩子的安全认知。
3. 当孩子从秋千上摔下来后,有的父母会说不许再玩秋千了。
这其实是一种消极保护,限制大于引导。积极保护,是家长镇定冷静地去引导孩子思考问题,找到方法。比如,为什么小猫会抓伤你?它喜欢什么样的亲近方式?
4. 安全引导应该贯穿孩子成长的始终,但不同年龄的孩子,侧重点有所不同。
对于0-2岁的孩子,父母以看护为主,防止孩子坠床、误吞物品等,初步帮孩子识别风险。
5. 3-6岁的孩子,对于探索世界有了更强的好奇心和能力。
父母可以带孩子逐步认识绝缘体和导电体,人行道和交通灯,大自然与易燃物等潜在风险,帮助孩子积累用电、出行和防火的知识。
6. 6-12岁的这个阶段,孩子独立意识增强,对社会和朋友关系更敏感。
如果家长过度保护,可能导致孩子胆小依赖,更容易对危险缺乏反应能力。
7. 孩子信任父母,愿意敞开交流,是确保孩子生命安全的前提。
掌握孩子的情况,才能进行有效地引导。要注意沟通方式,尽量多提开放式的问题,引导孩子向你倾诉。比如,今天怎么了?作业有什么困难吗?我可以帮你什么?
8. 家长身体力行,是孩子建立安全意识的根本。
比如,开车系好安全带,行驶中不看手机,不因为赶时间开快车,骑车带好头盔和护膝,游泳选择有救生员的游泳池。
9. 帮助孩子学会规划时间,这样,成年后才不至于常常因为来不及,冒着生命危险赶时间。
10. 6岁以上的孩子,开始具备更强的关注他人的意识。
父母一定要让孩子们知道:任何情况下,一定要确保自己生命安全,再帮助别人。比如,父母可以扮演溺水的小伙伴,问孩子此时该怎么做?告诉孩子正确的做法,不是伸手去拉,而是大声呼叫救生员。
11. “相信熟人,远离陌生人”,这是不科学的。
应该告诉孩子不要通过职业、地位、相貌、亲疏来判断一个人,而是通过识别对方的“陌生”行为,决定应对措施。比如,成年人不应该向孩子求助,引导孩子离开家庭或校园去帮助什么人;也不应该鼓励孩子不告诉父母,单独到有趣的地方玩。
12. 家长可以通过情境模拟,告诉孩子,如果有感觉到困惑、不情愿的场景,一定要学会拒绝。
不要因为“听话”、“不好意思”否定自己的判断,并且要告知父母。
13. 外出旅行是日常生活的延伸,父母不要事事代劳,把孩子排除在外。
做旅行计划时,最好让孩子参与,让他成为全家旅行安全管理的一分子。比如,一起记录当地的救护和报警电话,上网了解目的地的犯罪地图(很多国家能查询到具体街区),阅读景点门口的安全须知等。一方面加强了孩子对目的地的认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另一方面也为未来独立出行做准备。
14. 信息安全,是摆在这一代孩子面前的新问题。
当孩子开始接触手机和电脑,要告知孩子保护隐私的重要性,不要透露家庭地址,或是使用太简单的邮箱密码等。
15. 心灵是生命的一部分,所以,心灵安全也是安全教育的重要组成。
焦虑的家庭和学校环境、身体疾病、亲人离世,都可能对孩子心灵产生影响。假如家长发现孩子不愿意和家人沟通、懒得出门、对很多事没兴趣、能量减低,就要提高警惕,和孩子及时沟通、疏导和解决。
孩子的成长过程一旦错过,不能重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