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你一定听过“木桶理论”。
木桶理论指一只木桶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这只桶的木板中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只桶就无法盛满水。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的那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也可称为短板效应。
而且在此基础上,还衍生出了新木桶理论。
新木桶理论: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光取决于最短的短板,更取决于木桶的有无缝隙。若有缝隙则木桶中的水,将逐渐从木桶中泄出。
这个道理听起来非常正确,短板和缝隙决定着存水量,有理有据,非常正确。
但是,如果你迷信于这个理论,你的人生将处于挣扎与痛苦之中。
因为你穷尽一生根本无法补齐短板。
主要有两点:
客观上:随着你知识、见识的增加,你的木桶越来越大,需要的板子也越来越多,但是,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所以,你不可能补齐所有短板。
学海无涯,短板无穷。
主观上:一个人要有所成就重要的一点是需要“聚焦、极度聚焦”。如果想把聚焦的威力发挥到更大,需要把聚焦点集中在你的擅长上,也就是你的长板上,让你的长板越来越长。
在你擅长的领域不断的聚焦,在一点不断的深耕细作,做到行业的全市第一,全省第一,全国第一,全世界第一,甚至是全宇宙第一。
这样,你将无限精彩!
其实,我们做任何一件事都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只是程度不同,且效果不同。
补短板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且效果甚微,甚至没效果。
聚焦长板只需要少量的时间和精力,就能取得比较好的成果。
孰轻孰重,孰优孰劣,一想便知。
可能有人会想:补短板这件事,难道是阴谋?就是让人变得普通?
我不喜欢阴谋论,我们学习传统文化的习惯于一体二相的看问题。所以看问题不会偏激。
任何一个理论都有它的适用边界,这是一定的。
我文章标题写的是:人过三十,不用管短板。
为什么我要加上“三十”这个年龄限制?
三十以前,你更多的需要充满好奇的不断探索,人出生就是一张白纸,也不存在擅长与不擅长,尽管去培养、去试,去追寻,反正年轻就是资本,可以不断地尝试、确定兴趣和擅长。
但是,人到了三十岁,基本上都成家了。
所以,这个时候,人的精力都已经被家庭占据了一部分,剩余在事业上深耕细作的就更少了。
所以说,人过三十,不用管短板。
接下来从意识上解决你对木桶理论的执着,我把原因讲清楚,你就释怀了,不然你总心有余悸。
想想看,木桶的短板理论你是什么时候接触的,又为什么对此深信不疑?
是在你上学的时候接触的。
想想看,是不是?
而且那时候无论是中考还是高考,我们看的是总成绩,也就是各科成绩都好才能取得更好的总分。
所以,这时候你科目薄弱的就是你的短板,它真的会拉低你的总分(存水量)。
也正是由于木桶理论在你学生时代这么现实、具体、深刻的存在,你才会对此深信不疑。
而步入社会,我们面对的环境已经不是上学只把几个科目考好这么简单了。
你的木板已经不是有限的几个科目了,而是无限多,数都数不过来。
如果非要找短板,只能是如庄子所说: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
人生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用有限的人生追求无限的知识,是必然失败的。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短板是无限的,用有限的精力去补无限的短板,累死。
《道德经》:
道可道,非常道。
这个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任何理论都是有使用边界的,而且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延展,连规律都在发生着变化。
所以,我们一定要多思考,弱化内心的贪、执、妄,提升智慧。
今天的文章如果对你有启发,你就去找你的擅长,然后每天做一件深化你擅长的事情,持续下去。
haoyunbaozen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