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大学》
心不在焉出处就是这啊。我们都把心不在焉理解为就是你自己做事情好像不上心。哎,跟你说个事,你都心不在焉,不认真听。
告诉你心不在焉可是佛菩萨的境界啊。心不在焉是什么?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不就是金刚经里讲的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吗。视而不见啊,我看到别人开的车比我好,看到别人比我更有成就,我好像没看见一样。没看见一样不就是你不起情绪吗?这不就是金刚经里须菩提问佛陀心,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如何降伏其心?就是你发最高的心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是无上正等正觉,就是拥有正见。那就是我要成佛了。就问佛陀,如果一个佛,该怎么做?佛陀告诉他,不住色生心,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所以整个金刚经讲的是不住。它不是讲的空,它是讲不住。就是我不会看到的我起情绪,不会听到的我起情绪,不会闻到的,不会摸到的,等等,不起情绪啊,这就是什么?不生嗔恨心,我被人节节肢解,都不生嗔恨心啊。修忍辱啊。
所以你看,心不在焉,就是我看到跟没看到一样,我看到你比我好,我不嫉妒。我听到你发财了,我也不嫉妒。你骂了我,我也不生气。心不在焉。然后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之谓修身。
你看,孔子不是如来他是什么?他讲这个话,你要不理解,就像言必行行必果,把后面那句话一去掉,味道全变了。它是硁硁然小人哉。他不是让你言必行行必果。但是你不明白这个,你就拿这个来束缚自己。我答应的我一定要做到。比如说,如果你要借他钱,他今天说你借我20万我资金周转一下,然后呢你答应了。你答应了。哎,答应了之后,你内在不顺服,内在不和平。你也疗愈了,如果你懂疗愈啊,你不懂就另一回事了。然后你到了家,你答应是明天给他,哎呀,一晚上都不顺服,辗转反侧,睡不着觉。但是你又告诉自己:孔子夫子说的言必行,行必果。我答应人家的我必须做到。这叫君子。第二天内在纠结着,内在痛苦着,把钱打过去了。告诉你,打过去了就没了。就这样的,打过去就没了。他还不了你。因为真我知道,所以真我已经通过了感觉,就是那个良知已经通过感觉告诉你别借别借。就是告诉你,一旦你不和平,你不享受,你不兴奋,这个事情一定不能做。
但是呢,你说言必行行必果啊,可是问题是孔子后面还有一句叫硁硁然小人哉呢。你这么做就是小人啊。你不懂后面那一句,照前面那句去做。OK,你还说孔子错了。不是孔子错了,是你没懂他。就像你说佛陀错了吗?佛陀没错,是你不懂佛陀。
好吧,所以心不在焉,就是不住色生心啊,就是不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啊。就是无住生活呀。就是你骂我,我心不在焉。你夸我,我心不在焉。这种境界啊。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好吧。
【心想生】心不在焉可是佛菩萨的境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