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9110260/4a68e9e2a8e7a5da.jpg)
一般。之前我也读过类似的书,综艺节目或者作者某些支离破碎发表的内容,最后整理成书的,阅读效果都不好,口语化严重文字太水,干活不多,纯粹听一乐,尤其这本书。马未都我倒是刷到过他的视频,这本书是2015年发行,之前做过一个脱口秀节目叫“都嘟”,把脱口秀的视频内容整理成书就发表了。脱口秀是很考验功底的,必须得是见多识广,说话也是滔滔不绝,而且还要有亲和力,让人听完觉得很爽。包括一些书评人或者综艺节目的特邀嘉宾,都是感觉知天文晓地理的人,博学多才是这类人的标签。但是学识是他们自己的,对我们而言,就是一听一乐,觉得这人很牛,怎么懂的东西这么多,羡慕之余再无其他,不管是看电视节目还是看书,结果都是一样,所以我说这类东西没什么干货,读完很爽,扔了也就扔了。我们身边大概也有这种的人,侃侃而谈好像什么都懂,听他吹牛也是很爽,但对我们来说,能学到多少安身立命之学呢,只能说,吊毛没有,没有意义。
所以总的来说,从读书研学的角度来说,我对这本书评价是很低的。但是从娱乐大众的角度来看,听说他这个节目以前挺火,而且现在有些脱口秀也很火,说明确实达到了娱乐的效果,所以娱乐方面来看,是值得称赞的。这本书章节划分还是非常清晰的,文化百态,人物春秋,社会万象,谈天说地。内容比较杂,涵盖范围也很广,具体讲什么内容我就不细说了,看完基本全忘了。每个小章节内容非常短,大概几页纸,估计够录20分钟左右的视频节目,并且每篇小文章末尾都有个古董鉴赏,各种杯碗瓶罐之类的,大都是明清时的比较多。据见解上看,马未都自己还弄了个私立博物馆,他自己也说对这些古董非常感兴趣,所以书中对古董介绍的篇幅非常多,不仅是每个章节末的古董鉴赏。
另外我还想聊一下,虽然我对这本书评价不高,但是我像大家一样,对马未都这类博学多才之人还是非常敬佩的。那究竟怎么才能成为这种人呢。简单来说,就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当然了对于个人悟性、学习环境这类的,暂且避而不谈,我只说我认为核心的地方(至少是读这本书时的感悟)。首先丰富的阅读是必不可少的,通古博今,而且必须是从小就极度喜爱阅读,不是我们小打小闹看个百八十本书就自觉了不起一样。除了现代杂学,古代经典也是必不可少,古文功底也非常重要,这些学识将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和文学沉淀。其二就是走遍祖国大好河山,甚至跑过全球世界各地,这个过程会反刍既有知识(这个词是我即兴组织出来的),意思就是通过实地的历练来强化固有的知识,比如我们研究社会学,了解民间疾苦,那如果能到农村走一遭,那想必体会更深。所以读书和行路,是缺一不可的。有了这两点,基本上就能侃侃而谈了。如果想要出名,家喻户晓,或者以此谋生并能获得优渥的生活,还需要一点,就是祖上青烟。比如做生意的,如果父辈或者祖父辈没做过生意,你的生意也是很难做的,如果没做过官,你也爬的不会太高。对于我了解的这些优秀的人(各行各业我了解过的成功人士,或者当红明星),上一两代都是优秀的,特别是当兵的,要是能当个大官,那后代成功的概率就非常大。整体来看,这第三点就是上两代必须要商贾或政客,要么是大商人,要么当大官,通常这两者都是密不可分的,都是一个大圈子里的。如果只是白丁,那很遗憾,纵使你有万般才学,多数也只能混迹在社会中下层。
所以现在慢慢也在释怀,不要以为自己很牛逼,非常了不起。最近看过几个视频,采访大学生或者刚毕业的小青年,在几个选项中挑选,比如有三千万,有清华大学入学通知,还是年轻十岁之类的,竟然很少有人选择三千万,因为他们会觉得自己这辈子奋斗的结果肯定不止三千万,年轻的猖狂淋漓尽致。我们终究是都是平凡的人,不要有过高的奢望,马未都引用国际教科文组织,对人才的评判标准中说过8字箴言,做人、做事、相处、学习。对于我们平凡来说,要承认自己的平凡,承认下一代的平凡,放过自己也放过孩子,踏踏实实做人做事,保持好身边人的相处,同时不断地学习来丰富自己的能力和内心,这就够了。对于那些羡慕的人,不必羡慕他们,我们自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潜心修行,一定也会成为别人羡慕的人,共勉。
不总结了,对马未都感兴趣、或者对古董看兴趣,可以了解一下。不建议看书,建议看视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