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40|随想:脑袋里乱七八糟的声音
迟到千年/2024.5.29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一些时刻,宁愿无所事事的发呆,也不愿意做点什么事情,仿佛那些时刻的自己身不由己?
工作不忙之时,有时候我就会盯着电脑屏幕许久,什么都没有做,盯着屏幕发呆,或许从外人的视角看来我像是在思考着什么,但其实我什么都没有思考,纯粹发呆。
比如刚才我原本打算有感而发写一篇以“看似有很多选择,实则毫无选择”为主题的文章,还未动笔,我便陷入了盯着屏幕发呆的漩涡,一晃半小时过去了,我仍然处于茫然不知所措的状态。
听起来这种处于发呆的状态并不像是一件好事,但其实我还挺享受这种状态,什么都不想,又或是任由漫无目的的胡思乱想,什么都不做,任由自己静静地待着。但唯一让我困扰的是时间耗费了,接下来还有好多事情没有做呢。
或许是因为我不想做即将要面对的事情,不由自主地调起了心理防御机制,让自己暂时得以逃避;又或许这种发呆机制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让自己停顿一下回血复活;又或许我本就想无所事事,给自己安排做的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纯属自我心理安慰实则全是累赘,不做又何妨。
写这篇文章,一定意味着我对这种漫无目的的发呆状态并不满意,虽然前文中我感性的一方不知廉耻地写道还挺享受这种状态,但我理智的一方却嚷嚷道我该停下来赶紧做今天该做的事情了。当我意识到这种状态时,脑子里似乎有两种对立的声音吵了起来,谁也不分高下。
当处于这种状态时,我只能借由站起身来上个厕所走动一下,扰乱脑子里胡思乱想的声音,让自己回到当下。此时如果我仍然不想做接下来的事情,那就调整计划先做其他事情。
人有些时候就是挺矛盾,明明知道享受没错,但当自己正享受时,又会产生一种危机感,仿佛自己不配有享受。如果非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来一探究竟,或许是因为我的潜意识中真的认为自己不值得、不配有。
近期正在读的一本书《我们终将遇见爱与孤独》,张德芬老师便讲道当我们遭遇童年原生家庭的创伤,潜意识中有了自己不值得、不配有的情结后,自己费劲全力得到某样东西后,又会无意识地推走它。
是时候结束脑袋里乱七八糟的声音了,起身走动走动了,该做下一件事情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