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最重要的文化传承之一就是“敬天法祖”。
清明祭祀,也从另一个角度,我宁愿选择相信有轮回的存在。因为只有相信有轮回,那么无数的孤魂都能这天,全民族人们的共同意愿里面得到凡尘的超度。
现代城市进程化紧凑,火葬,土葬,天葬,海葬,无论如何,人的三魂七魄离体后,肉身通过何种方式,与大自然的存在形成了交合。如,火葬后,骨灰与泥土的结合成为了泥土的一部分,那么新死之者尚存的一丝丝气息与土壤形成了交合,阴阳交流,演化呼出成流,升天为云,落地为雨,雨润万物,滋养生气,孕育生灵。
这是生命的循环不息。
三魂七魄离体后,脑死亡,阴阳之气尚存,气凝于骨。阴阳之气法于天地,形体之气法于五行。同频磁场共振。
祭祀,人的期待,人的怀缅,人的思念,人对亡魂的祝愿,人对未知的祈祷,人对过往的忏悔,全部的情感意念,倾注在,金箔银箔,纸钱,纸人、等等,通过天清地灵,随风而去,承载着这些心之所念。
祭,向祖先天地汇报;祀为祈祷和得到庇护。
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地、人。
天神称祀,地祇称祭,宗庙称享。
祖魂一直在血脉周边游荡,所以有“列祖列宗之牌位”,有祠堂。这是文明的香火。
《葬经》云,“葬者乘生气也。五气行乎地中。发而生乎万物。人受体于父母。本骸得气遗体受荫。气感而应鬼福及人。是以铜山西崩。灵钟东应”。
指出了祖先如何“乘生气”、“行地中”、“生万物”、“气感而应、鬼福及人”的运作过程。指出祖先对后人的影响如“铜山西崩”而“灵钟东应”一般。
《葬经》:“盖生者。气之聚凝。结成者。骨死而独留。故葬者。反气纳骨。以荫所生”,大意是说“生者”,本是气的聚凝,后结成骨肉,“死者”是以散发场来庇护和福荫他们的后生。
“从入轮回尽丹心,始愿人间常清明”
“清明寒食好,春园百卉开。”
“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
逝者魂已千里之外,生者向新春山如黛
此致。随颂和平。顺赞春天。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