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一次欧洲旅行》,之一:罗马的三绝

《一次欧洲旅行》,之一:罗马的三绝

作者: 刘杰字文峰 | 来源:发表于2018-10-25 13:34 被阅读0次

                 

                      ———本故事纯属瞎编,如有雷同,算你倒霉。

              第一章:罗马的三绝

来罗马之前,很少听说哪个城市会以狼作为它的图腾。狼在动物界,威武不及狮虎,速度又赶不上雄鹰,但狼身上有着荒蛮时期极为重要的性格,足够凶狠。

罗马的城标是狼,它源自一个幼稚的“母狼乳婴”的神话:公元前8世纪,罗马国王被弟弟篡位并驱逐,新国王不仅杀死了老国王的儿子,还囚禁了他的女儿。上天主持公道,派战神马尔斯下凡与老国王的女儿结合,生下一对双胞胎。新国王闻听大怒,派人把两个孩子扔进了台伯河。盛放两个婴儿的篮子飘荡到河边,被一只母狼救下,以乳哺之,后来遇一猎人搭救,抚养成人。在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之后,兄弟二人推翻了新国王,迎回老国王,他们的外公。老国王为了表彰他们的功劳,把台伯河畔的七座山峰赏赐给他们,兄弟二人在这里建立起一座新城,并以老大的名字“Roma”命名,这就是后来的罗马,又称“七丘之城”。

在没有科学普及的年代,不知道古时的人们会不会轻信这个故事,对于现代人来说,即使这个荒诞的故事在可信度上大打折扣,也丝毫没有减少人们对它遥远而神秘的憧憬,在那个危机四伏、野蛮侵略的年代,威慑敌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为本民族杜撰一个故事,制造一个凶恶的形象,你看,我们罗马人不仅是战神的后裔,身体里还蕴藏着喝狼奶的基因,试问谁人敢来进犯!

从大巴进入主城区开始,罗马就像一个露天博物馆展现在我们眼前,随处一片废墟都有千年之久。罗马人对古迹保护非常严格,即使那些无法成为旅游景点的普通废墟,也都竖立起高高的围栏,长久保护起来。

小柳告诉我们,大街上那些普通废墟附近没有设置停车场,大家只能坐在车上观赏,整个罗马有三处最知名的景点,我们首先参观的是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

作为世界上最小的国家,梵蒂冈面积仅0.44平方公里(是的,你没有看错),也就是说,这个国家如果是规则的正方形,它的边长还不足七百米。

梵蒂冈是意大利首都罗马的城中之国,人口只有千把人,尽管如此弱小,却没有一个国家(包括近在咫尺的罗马城)敢于欺负或消灭它,因为在梵蒂冈的背后,站着全世界几十亿的天主教徒,他们精神层面的拥护和支持,比起刀枪更加忠诚,更加坚固。

不知道这算运气好还是运气差,我们到达梵蒂冈时,广场上已经人山人海,小柳说,今天有宗教仪式,我们无法进入教堂参观,不过很难得,我们有幸能够一睹教皇的风采。

小柳的话让大家在失望之余又得到一些安慰,谁都明白,教皇是这个星球上权力最大的人。事后,小柳告诉我,没有参观梵蒂冈教堂其实很遗憾,抛开它在天主教的核心地位不说,单就里面的奢华装饰和陈列的珍贵艺术品而言,就非常值得一看。由于人力不可抗拒因素让大家失去了这次宝贵的参观机会,小柳也就没有在大家面前渲染教堂的可看性,免得徒增遗憾。

梵蒂冈广场中央排列着密密麻麻的椅子,来自世界各地的天主教徒穿着朴素的教衣坐在其中,广场外围,游客们齐刷刷地望向教堂大门的方向,都在期盼看到这位掌管着世界上最多灵魂的上帝的使者。

远处,教堂门檐下,教皇由几位高级教士陪同,正在发表演说,整个广场虽然聚集了上万人,但没有一丝吵闹,所有人都在仔细聆听,尽管不知其意,依然心怀虔诚,此时,语言已经失去了它的效力。

过了一会,教皇的声音突然止住了,人群微微骚动起来,教皇缓步坐上一辆敞篷汽车,汽车开动,沿着广场上人们留出的环路开始巡游,教皇在车上频频向近处的人们微笑着点头致意。

终于,汽车行驶到我们跟前,车上的教皇一身白袍,头顶中央扣着一个极小的圆帽,脖子上垂下一条长链,长链末端挂着一个十字架。教皇边颔首微笑,边伸手触摸车下热情的群众。一个白人父亲朝着教皇举起自己的孩子,希望得到他的亲吻,教皇探出身子,用手揽住孩子的头,轻轻亲吻了孩子的额头,白人父亲满足地将孩子抱回,仿佛这个孩子被上帝眷顾了,从此有了神性,将来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很多时候,这种强烈的心理暗示是十分有效的。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父亲会无数次告诉他曾经被教皇亲吻过的事实,于是孩子就觉得与众不同了,就会更加严格要求自己,更加勤奋努力,成才的可能性也就增加了很多。这个孩子的成功经历让认识他的人更加相信神的存在,本来只是心理作用的效果,却成了迷信产生的源头。

从梵蒂冈到斗兽场的路上,道路两边的古代遗迹陡然增多了,小柳说,这里曾是古罗马帝国的中心区域,是元老院这类重要机构所在地,包括当时最繁华的商业街也分布在这里。小柳指着路边的一面墙壁,墙上有几幅地图一样的壁画,分别标识了古罗马帝国从一个圆点,慢慢发展成为横夸欧亚非大帝国的过程。行驶至此,斗兽场的一角已经浮现眼前。

即使在日行万里的今天,世界的交流依然有很大局限,很多人对遥远国度的理解仅限于电影和小说中的情节。在一些没有来过中国的老外眼里,中国是这样的:每个人都会武术,上街都牵着一只熊猫,一天三顿吃狗肉,人人都骑自行车。同样,在很多国人心中,他们对西方也有许多误会,比如,有人会把罗马当成和意大利一样某个国家的名字,这让意大利人知道了一定会笑掉大牙。

大巴绕着斗兽场开了半圈,停在不远处路边上,我们走到跟前,近距离观赏这一人类创举。虽然之前无数次在各种书籍和画册上见过这座古老而庞大的建筑,身临其境那一刻,还是被它的雄伟厚重深深震撼。

斗兽场始建于公元72年,距今近两千年的历史,当初建造它的初衷是为了庆祝罗马人征服耶路撒冷,罗马皇帝奴役了数十万犹太奴隶耗时十年才把它建立起来。落成后,整个罗马举行了百天的庆祝活动,期间,死亡了九千头野兽和五十万名角斗士。

以后的那些年里,斗兽场继续发挥着它的娱乐性功能,野蛮的奴隶主们在观看兽与兽斗、人与人斗、人与兽斗的凶残竞技中,总能得到一些变态的快感,这种活动的风靡程度,有时竟会冲淡某位歌剧家的演出,这无疑表明,在人类发展演进的过程中,野蛮的外衣在一层层脱落,每个民族都曾为人性的猎奇心理制造狂欢,他们好奇于他们的同类面对凶恶野兽时那种对生的渴望,以及求生本能驱使下与野兽厮杀的能力极限,这是早期的人类残存于骨子里的嗜血天性。

斗兽场一共四层,四周有拱门供观众进出。整个斗兽场可以容纳八万七千人同时观赏比赛,更让人震惊的是,节目散场后只需五分钟就能把全部观众疏散干净。史料上并没有记录斗兽场的设计师是谁,不过能把它设计地如此恢弘又在实用性上体现出科学与精巧,这不得不说是一件难得的上乘之作。和其他游客一样,我在心里无数次感慨古人的智慧与巧思,感慨他们挑战自然的万丈雄心与冲天斗志。

我又想,当我们在某个建筑面前感叹古人的非凡和伟大时,难道不是在蔑视他们的能力吗?任何时代的建筑,都属于那个时代人力所及的分内之事,我们感叹他们,是因为我们把古人想像得过于原始和落后,觉得他们并不具备建造那些建筑的能力。

除了无意识地藐视古人,生活中还有一种相反的情况,有时人们又会无限抬高古人。现实中,人们总是对古人充满不假思索的敬佩和不容置疑的崇拜,似乎当代的文学家、艺术家无论如何也赶不上古代的同行,我只能说,这是一个普遍的错误心理。

如果拿某位当代著名的作家和李白比,人们一定会觉得荒唐,根本无法容忍他与古人相提并论,只有当时间足够久远,几百年后现在的作家也成了古人,具有和古人同等的地位,同一领域的优秀人物才能平等地对比。我们现在把宋朝的苏东坡和唐朝的李白视为同样伟大,但在苏东坡活着的年代,如果谁敢把他和李白相提并论,一定会招致天下人的耻笑,人们边笑边说:小小一个苏东坡竟然敢和古人李白相比,太自不量力了。

在心理上,人们总是对古人的地位和形象无限放大,在实际中,却又把古人的作为无意识地贬低,这是人性中非常奇妙的心理。在我看来,斗兽场既然建于两千年前,就属于那个年代应该出现的事物,无须感叹古人的伟大。假如古人有穿梭进入当代的能力,不说先进的科技,随便一座摩天大楼恐怕都能把他吓傻。

事实是,无论写下绚丽的华章,还是悟出深邃的哲理,抑或建造起恢弘的高楼,都是古人当时的能力体现,你的感叹是在贬低古人,你却以为是在赞扬。

反过来说,我们更不要动辄就把古人抬到无限高度的位置,尤其是那些文人和思想家。我始终相信,无论哪个领域,后代人总是比前人更聪明,也更有作为,后人总是踏着前人的知识体系成长和更新,一代一代的新人对世界的改造能力和主观理解都会超越前人,偶尔的停滞是在为下一次超越积蓄能量。

不得不说,斗兽场确实是古代人类的一大杰作,杰作本身意味着,在同时代的众多作品里它超越了平庸,就它本身的存在而言,斗兽场配得上人们的致敬和赞美。

如果不是亲自来过罗马,相信多数人不知道万神殿这个建筑,更不会知道它是罗马的三绝之一。

万神殿的落成时间比斗兽场还早一百年,更独特的是,万神殿是迄今为止仍然具备使用功能的一处古罗马时期的建筑。在功能上,万神殿有点类似巴黎的先贤祠,殿内安葬着几位意大利的伟人,有文艺复兴的艺术三杰之一拉斐尔,有意大利的国父埃曼纽埃尔二世。

如果以工业革命为界限,把人类历史划分为古代和现代,在古代漫长的几千年里,能够超越万神殿这样的建筑可谓寥寥无几,即使算上那些已经被毁灭的仅仅存在于书籍之中的伟大作品,万神殿也绝对属于古代建筑中的经典之作。

站在万神殿入口处,你首先会被高达十二米的廊柱震惊,抬头望着这庞大的身躯,总会让你不自觉地想象它来到这里的经历:发掘、凿刻、运输、竖立,当你把手掌放于椭圆的柱面,仿佛还能感受到工匠们锤凿的敲击声,仿佛还能看到奴隶们赤裸的脊梁上冒着油汗,声嘶力竭地喊着口号,拉着吊绳,看着柱体慢慢立起。

走入殿内,立刻被它的肃穆气氛包围,让人身心沉静。大殿的地面铺着大理石,中央有一个浅浅的圆形凹陷,四周有栏杆围着。仰望穹顶,你会惊奇地发现,偌大的屋顶竟然看不到任何横梁,整个顶部由细碎的砖石垒砌而成,从四面墙壁缓缓向中心收拢,给人以工整圆润之美。穹顶的中心有一个圆洞,圆洞和地面中央的圆形凹陷上下对称,大小相等,只是人站在地面上,遥望屋顶,距离拉长后显得顶部小了很多。

从万神殿到许愿池步行十分钟左右的路程。许愿池,顾名思义是一处游人许愿祈福的地方。

许愿池的池体如小型泳池一般大小,三面临街,一面紧靠海神宫的后墙壁,墙壁和水池之间,一组以海神波塞冬为主体的雕刻坐落在凌乱的礁石上,泉水从雕像和石隙中涌出,流入前方的水池里。

游人从许愿池的三个方向往池中投掷硬币,据说每投一次,可以许三个愿望,其中之一必须是“重回罗马”,这类似于中国的还愿,可见哪里的神仙都自私。

西班牙广场是这次旅行的最后一站,疲劳影响了大家的情绪,恰在此时,发生了一件让人惊吓不已的事。一个黑洞洞的枪口指向了我的脑袋。

《一次欧洲旅行》,之一:罗马的三绝 《一次欧洲旅行》,之一:罗马的三绝 《一次欧洲旅行》,之一:罗马的三绝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次欧洲旅行》,之一:罗马的三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gugqtqtx.html